必赢nn699net
项目管理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近期学科建设及科研发展思路

2016年12月22日 00:00  点击:[]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近期学科建设及科研发展思路

郭学德

根据会议安排,由我向大家作《西亚斯国际学院近期学科建设及科研发展思路》的报告。下面,我重点就我校近期学科建设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我校科研管理、促进我校科研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向大家作如下报告和汇报,请各位委员审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科研发展目标

2016-2020年期间,是西亚斯国际学院提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的要求,结合《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2-2016年发展规划》和《卓越西亚斯计划(2013-2015年》执行情况以及我校自身发展需要,学校制定了《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战略发展规划(2015-2020年)》。依据上述文件精神,西亚斯国际学院近期科研工作的目标是:

围绕学校总体发展思路,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加大经费投入、增强激励措施为支撑,促进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提升,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立项取得新突破,校级立项课题质量取得新提高,服务地方、企业横向合作课题取得新拓展,科研成果获奖层次、数量取得新进展,科研机构、科研资源整合取得新优化,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科研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二、重点科研任务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近期我校的科研发展,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重点科研任务。

(一)扶持、培育好重点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搞好教学科研的基础。根据学校规划,我校学科建设的近期目标任务是:重点扶持和建设好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大力支持和促进好4个新增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积极扶持和培育好5个校级重点学科及4个校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

同时,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立足学校实际,整合学校资源,凝炼学科方向,形成学科特色,继续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逐年增加培养人数,争取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零”的突破。在基础扎实、学科团队优势明显的学科中优先选择并努力建设1-2 个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点。

具体做法是:

1.继续扶持和建设好会计学、英语语言文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在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上述两个学科内涵发展建设。

2.大力支持和促进好工商管理、体育教育、音乐表演、自动化等4个优势特色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4个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都曾获批省级专业建设项目,分别获得了省高校教育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或省民办高校品牌建设专业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等荣誉,都具有一支较强的学科团队,获得了诸多教学科研方面的奖项,而且具有比较优势、专业特色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例如,工商管理学科。2012年获批河南省高校教育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获批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该专业主干课程《西方管理理论》成功立项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该学科的重要支撑学科会计学是河南省重点学科。与省内同类院校相比,该学科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一是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队伍;二是经过长期积淀和不断凝练,形成了三个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三是形成了以校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品牌专业——示范中心建设为框架的建设格局。

又如体育教育学科。2015年获批河南省高校教育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在河南省高校体育专业评估中名列前茅,现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硕士招生专业。体育教育是校级重点专业,其中该专业的《篮球教学与训练》、《田径教学与训练》和《武术教学与训练》获批校级精品课程。该专业拥有资源丰富的图书资料室和设备齐全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在践行“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2012年与美国凯泽大学联合招生“体育教育专业(高尔夫方向)”,并先后与郑州思念果岭高尔夫俱乐部和圣安德鲁斯高尔夫等俱乐部签订了校企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高尔夫方向的教学、训练、实习和就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省内同类院校相比,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在竞技体育训练和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两方面都显现出了较为突出的优势,培养出了跆拳道女子冠军等优秀竞技运动员以及有影响力的优秀团队。

又如音乐表演学科。该学科是我校特色学科,2015年获批河南省高校教育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校级重点专业—钢琴(已建设完成),校级精品课程---视唱练耳、声乐校级视唱练耳、声乐教学团队,形成了年轻化、学缘结构广的师资队伍。近年来获得河南省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金奖、河南省“文华奖”声乐赛金奖、孔雀杯全国高校声乐大赛银奖、群星奖表演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参加了多场高层次、高质量的演出,赢得了省内外专家和社会的好评。

再如自动化学科。2016年获批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建设专业。其中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1年获批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15年获批校级重点学科,电子及自动化实验中心获2016年批校级教学团队项目。目前该专业已初步形成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中外合作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该学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学生首次参加中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就取得了两项一等奖。三年来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1项、省级奖66项、实用型专利1项。

3.积极扶持和培育好校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2月9日,科研处聘请校学术委员会专家,对申报校级重点学科的学科发展现状、发展潜力作了认真审核,拟增列翻译、护理学、产品设计3个专业为校级重点学科(加上原有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国际贸易学2个校级重点学科,共有5个校级重点学科);拟将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环境设计、广告学列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将学科分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校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科建设方面形成梯队,培植“后备”,从而形成“学科群队”优势,促进我校学科建设厚积薄发、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一些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特色优势、发展前景的学科确定为“培育学科”,给予资金和政策优惠措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为我校学科建设提供强大的后发优势。

(二)做好纵向课题的申报管理工作

纵向课题是指由国家、省市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达组织申报和管理的课题。国家级课题主要是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主要是指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国务院所属部位下达组织申报和管理的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政府招标项目、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及软科学项目、国务院所属部位的专项项目等;市厅级课题主要是由省教育厅、省社科联等部门下达组织和管理的市厅级课题。中标、承担国家级课题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做好纵向课题的申报管理工作,重点是做好国家级项目的宣传、申报、论证工作,力争我校在国家级项目立项上实现零的突破;同时争取中标更多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实现中标纵向课题“又高、又多”的目标。

目前,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已经发布,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切实组织好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报的选题和论证工作。具体安排请各专业学院领导及各位老师,及时关注科研处发布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报日程安排的通知。同时请各专业学院积极动员,认真组织好课题申报和同行专家评审,努力提高申报、中标竞争力。在学院论证、评审、推荐的基础上,学校元旦前还要组织相关专家进一步审核、论证,并及时向申请人反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申请人要利用寒假的有限时间,对申报论证材料进行反复修改完善,并按照规定时间上报申报材料。

(三)做好校级课题的申报管理工作

校级课题是根据我校发展目标和我校教学科研实际需要而设定的自主性课题。设立校级课题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课题的申报和研究,训练和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综合素质,促进和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我校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促进创新创业、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功能,为我校的发展提升,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借鉴。基于这样一种目的,我们设想,今后的校级课题应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应用性、实效性。初步考虑,拟在原来50项校级招标课题的基础上,拿出20项左右的课题,作为促进学生创业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大数据下学生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定向竞标课题,从而更好地体现科研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基本功能。

同时,进一步规范校级课题的过程管理,严格校级课题的结项标准,不断提高校级课题的研究质量,为申报更高层次的课题做好训练、打好基础。

(四)做好横向课题的组织协调工作

横向课题是指学校为了更好地体现服务社会的功能,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发、联合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与纵向课题不同,横向课题没有纵向课题“上级领导机关”的下达和管理,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作和双赢。从长远来看,横向课题是高校科研今后努力的方向,因为它可以促进高校功能的全面和深度发挥,提升高校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同时,由于横向课题没有纵向课题的诸多限制,因此它拥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当然,横向课题的合作和成效关键取决于高校的整体科研能力和互联互通能力。就我们学校来说,与社会和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商学院的管理学科、电院的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学科,以及其他有关学院的专业,具有较强优势。不仅如此,横向课题的开发和研究,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下一步的设想是:在充分调研和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西亚斯各学院、各专业与地方和企业的联系,形成更多的服务社会和企业的横向研究项目的合作。学校科研处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和职能主要是:“牵针引线”、“铺路架桥”、“搭台抬轿”,做好互联互通等服务工作。

(五)组织好各类科研奖项的申报评审工作

科研奖项是一所高校取得的科研成就的外在体现,同时也是一所高校科学研究能力、社会影响力、社会认可度的主要体现。因此,组织好科研奖项的申报,也是学校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方面,今后科研处要努力做到:及时发布评奖信息,加强奖项申报指导,积极组织评奖申报,准确通报评奖情况;同时努力推荐我校专家参与评审工作。

在科研奖项方面,我们努力的目标是: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奖项评审,争取获得更多具有核心影响力的高层次奖项。

(六)推进校级科研机构整合优化

科研机构是科研活动的基础和重要载体,也是对外进行科研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了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研究人才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对科研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提升。加强科研机构建设的初步设想是:以研究课题为依托,以研究成果为标准,对原有科研机构进行检查评估,对新申报的科研机构进行评审认定;同时实施分层管理,给予资金支持和名誉激励。

三、主要措施手段

为了实现科研发展目标,完成主要科研任务,需要实施有效措施和手段。

1、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努力实现2015-2020年规划期间,科研经费预算额度拟达到200万元(学年),年增长不低于10%。其中学科建设经费作为专项经费纳入年度预算。

2.强化激励政策措施。重点扶持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使其尽快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大力支持研究机构学术骨干和有研究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或市厅级重点科研课题;鼓励广大教师申报国家级课题,申报国家课题没有获批的可以直接列入校级课题项目。

3.完善经费资助机制。调整校级立项审核办法,试行校级立项与资助重点学科、研究机构学术骨干发表高层次成果相结合的科研经费资助办法,同时可以单独申请A类或B类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版面费资助。

4.鼓励横向课题合作。鼓励专业学院、研究机构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开展社会咨询和研究服务,承担更多横向研究课题。将横向课题研究成果纳入学校科研工作量计算体系;对横向课题经费管理费实行减免优惠措施,按照经费额度不提取或少提取科研项目管理费。

5.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学术委员会是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和处理学校有关学术研究事务的最高学术机构。今后,应进一步发挥校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学风建设以及科研制度制定、修改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学术委员会委员要模范履职尽责,发挥好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学风建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组织作用、促进作用,为我校科研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做好保障服务

实现学校科研发展目标,完成学校主要科研任务,必须做好科研保障服务工作。今后,科研处要尽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施科学管理。这是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做好对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科研机构进行科学管理。包括日常对重点学科的检查、指导、培育、管理,以及激励政策、资金支持的落实;对科研项目申报、论证、上报等工作的组织,以及中标以后对项目进展、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的检查和管理;对研究机构的及时评估、检查和管理,等等。同时,在广泛听取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2.提供优质服务。这是科研工作的本质。科研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为广大教师提供服务。管理其实质也是服务。科研工作中的大量管理工作,说到底也是服务。服务的目标是为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服务的具体要求是及时、准确、周到。

3.勇于开拓创新。这是对科研工作更高的要求。科研工作不是老一套,需要不断创新。如将校级课题拿出一部分,作为学生创业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创新等定向研究课题,以期对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内涵提升产生实际促进作用。又如对横向研究课题的拓展和合作,也是一种创新。

总之,实现学校科研发展目标,完成学校主要科研任务,促进学校整体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既需要科研处实施科学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又需要科研处不断开拓创新。

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长期不懈、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要从西亚斯内涵提升、长远发展的高度,从科研服务于教学、有益于教师素质提高、有利于整体事业发展的角度,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找好抓手,努力推进我校科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该文系郭学德在2016年12月21日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的报告)

西亚斯国际学院近期学科建设及科研发展思路报告.docx



上一条: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第二次通知 下一条: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转发河南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开展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闭

地址:河南省新郑市人民路东168号;电话:(0371)62605526

 Sias.edu.cn 版权所有.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提供技术支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