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基层教学组织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教学任务、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单位,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0月31日,河南省教育厅官网发布《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创优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教高〔2019〕728号),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和公示,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入选,被认定为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并予以立项建设。

加上之前
2017年获批的
外语学院大学英语第四教研室
2018年获批的
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
截止目前,我校共有3个省级(在建)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优秀教研室)。
详细介绍,一起get下吧
NO.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
· 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在建)·
一、教研室基本情况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是学校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下属的教研室,主要负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普通班、全英班和专升本班级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承担学校堪萨斯国际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商学院部分经济与管理专业班级的相关专业课。
在学校及学院的支持下,2019年10月,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被评选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教师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富有活力。

目前国际贸易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13人,绝大部分是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备高级职称人数比例为54%);
具有国外学习经历教师5人(比例为38%),
13位教师学历均为国际贸易或相关经济学专业,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合理,
10年以上教龄教师占54%,
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保证,平均年龄38岁,团队富有活力。
目前,已经培养程凌燕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魏培梅、杨轶雯、焦聪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队伍建设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全体教师坚持立德树人,自觉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良好。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课外活动以及老教师的传帮带,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整个教师队伍团结向上、积极进取。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研室为新入职教师(金芳芳、姚尧和孙春露老师)配以副高职称教师,给予其一对一的教学指导,以便帮助青年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其主动适应教育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通过观摩教学、随堂听课、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等方式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和科研骨干。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双师型”教师的号召,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选送魏培梅、胡炜、杨轶雯、金芳芳、常冠龄、忻艺珂、姚尧七位老师分别参加了外贸从业能力和跨境电商的培训与业务考核,均已取得相关资质,使国贸教研室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三、教学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教学工程项目和教学成果奖。
2017年9月1日起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国际贸易教研室全体教师承担校级及以上项目8项,参与教师占比达到80%。近2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篇,教师人均每学年发表教研论文达1篇。每年举行若干次教研室活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组织相互听课、教学观摩、教学竞赛,开展同行评议。每2周开展1次集体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教师人均每学年听评课10次,10学时。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研讨会议,及时了解教学改革领域的最新动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进专业的发展,在学校、学院领导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11月23-25日学校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了2016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高级研讨会,来自23个省、41所院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这是学校首次举办的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议。

四、专业建设
根据相关学科、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全体教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通过多种途径或渠道落实了专业建设规划,譬如定期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国家各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推进行业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专业建设。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建于1999年,当年9月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目前已涵盖了普通本科和专升本两个层次招生,全英班教学已运行了4年。经过近20年的建设,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践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2010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遴选为学校首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2年6月该专业被列入校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14年5月该专业成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015年8月该学科被列入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6年9月被列入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17年《国贸理论与实务》课程被遴选为校级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12月本学科被列入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建设项目。2019年8月《国贸理论与实务》课程被遴选为河南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8月货物贸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被列入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19年9月该专业被遴选为学校首批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10月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五、学科竞赛
为了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相关比赛。
2019年5月
第十四届大学生 “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
程凌燕老师指导的项目获得省级一等奖
(参赛学生:张一晨、刘洋、张露露、张雅婷、金江滢、靳栋栋),填补了学校的空白。

2019年4月
常冠龄和金芳芳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第八届POCIB春季赛,
获得团体一等奖;
个人一等奖1名(冯建军);
个人二等奖2名(吴占伟、孙一帆);
个人三等奖8名(陈鑫鑫、冯一斐、韩丽芬、王佳楠、王莹、熊艳文、杨明洋、杨镇兆)。

2019、2018和2017年胡炜老师、程凌燕老师和杨轶雯老师指导学生均获得POCIB大赛团体一等奖。
2018年11月,程凌燕、常冠龄、忻艺珂和金芳芳老师指导学生首次参加第三届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OCALE大赛获得本科团体二等奖、三等奖,专科团体二等奖、优秀奖。
六、人才培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培养学生时,一方面,紧扣“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家战略,以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专业建设体系,为政府机关商务部门、海关各部门以及证券、银行等金融部门提供专门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引入了“重基础”、“多元化”、“体验式”的国际化全人教育手段,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建设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教研室老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校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项目,近两年结项8项,其中2017年杨轶雯老师指导的由学生贾佳、李棋参加的题为“新乡市平原新区房地产现状和经验借鉴”结项时荣获优秀;胡炜和杨轶雯老师分别指导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5篇论文。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二十年来,该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急需人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政府、贸易、金融、教育等行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本单位的中坚力量,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