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拔尖计划实施已整整十年,从2009年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来,教育部先后联合13个部门实施了一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各地各高校积极行动、深入推进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培养了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医生、法治人才、农林人才、教师、新闻传播人才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个总体部署是通过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是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金专建设计划。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二是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金课建设计划。建设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三是建设26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也就是高地建设计划。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17个学科建设。
高校参与“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吴岩介绍,这些基本条件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必须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二是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三是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四是努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
发布会上,天津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介绍了学校落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加快新工科建设有关思路和举措。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说,九年来,天津大学共21个本科专业、6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进入计划,参与学生13000余人。建立了“1234+X”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新模式,该模式自嵌范式转型的内生动力,有力推动了新工科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说,学校瞄准未来农业发展需要,重新确立了一流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实现了单一的专业教育模式向通专结合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转变。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根芳介绍了浙江省落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加快“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他表示,以创新手段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浙江省融汇新技术,推动互联网、虚拟现实、5G等现代技术在计划2.0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建设20所省级“互联网+教学”示范性高校,实施“互联网+教学”省级教改案例、省级示范课和新形态教材“三千计划”。构建新体系,围绕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构建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立交桥式人才培养体系,创造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