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是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载于《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在这篇重要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着力”,从理论上、宏观上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了深刻阐述,对全党深入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展动力决定了发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从近代以来的世界发展历程来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英国、美国等国家抓住科技创新的历史机遇,一跃而成世界强国。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错失了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从我国发展现状来看,虽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
如何抓创新呢?习近平总书记从方法论的层面指出:“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在注重各领域各环节联动协作的同时,需要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发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
“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协调发展正是遵循了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协调发展的认识。进入新时代,协调发展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中作出了精辟阐述:其一,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其二,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其三,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其四,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通过找出短板、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重点围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不断增强了我国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如果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这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古今中外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惨痛教训,比如上个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这些深刻教训,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如何理解绿色发展的内涵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论断:“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化了绿色发展的内涵和途径,拓展了我们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为生态安全提供了理论指引。
“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开放带来进步。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开放发展理念正是对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的科学认识和主动把握。
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三个阶段: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经济全球化阶段。我国同世界关系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从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一边倒”和封闭半封闭阶段、全方位对外开放阶段。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坚定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
当前,我国开放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中着重分析了风险挑战:一是国际力量对比虽然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但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任重道远;二是世界经济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三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四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但很多配套的政策措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面对这些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大家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这是发展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经过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在“蛋糕”做大的同时,如何解决公平正义问题,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共享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从覆盖面而言,共享是全民共享;从内容而言,共享是全面共享;从实现途径而言,共享是共建共享;从推进进程而言,共享是渐进共享。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贯通的,要整体理解和把握。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归结起来是两个层面: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学深悟透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更好地推动中国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