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农场有限公司哈尔滨庄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农场有限公司文旅公司经理奚丽丽作为全国青年志愿垦荒第一场的共青农场,不仅是新中国青年志愿垦荒运动的发源地,也铸就了“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精神,在中国的青运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青年志愿垦荒精神的形成发展上世纪50年代,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发展农业、增产粮食迫在眉睫,青年志愿垦荒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955年8月30日,以北京青年杨华为首的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从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手中接过垦荒大旗,奔赴北大荒,拉开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的帷幕。两年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哈尔滨 5省市的2602名青年来到萝北荒原,创建了共青农场。上海市和浙江省温州、台州的青年先后抵达江西鄱阳湖畔和浙江大陈岛投身志愿垦荒的行列。在开荒的前几年里,垦荒队员们吃着煮黄豆和窝窝头。没有井,喝的是泡子水。蚊子、小咬、瞎虻“三班倒”,把队员露在外面的皮肤都叮肿了,起了脓包。入冬时,帐篷能遮风雪,但挡不住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
一觉醒来,队员们眉毛、胡子、被头上全是霜,这都是他们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各种困难,垦荒队员并没有退缩。刚到北大荒不久,在一次风雨交加的收工途中,垦荒队员麻友不幸被雷电击中,为垦荒事业献出了年仅17岁的生命。得知他的牺牲,队员们哭成一团。垦荒队员闫玉坤是农庄的木匠,一直把庄里的那套木匠工具视为“宝贝”。在一次火灾中,他为了抢出那套木匠工具冲进火场,最终因伤势严重去世。但那套木匠工具却被他紧紧地抱在怀里,丝毫没有受到损坏。伙伴们的牺牲让垦荒队员悲不自胜,但他们把悲伤转化为动力,带着对队友的思念,带着他们的信念,更加努力开垦荒原。在“八大农庄”时期,垦荒队员3年开荒6.3万亩,生产粮豆3000吨,全部无偿献给国家。经过几代垦荒人的艰苦创业,如今的共青农场已发展到两万人口,耕地49万亩,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2013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全国团干部培训基地”。青年志愿垦荒精神的主要内涵经过60多年的提炼和发展,新时期赋予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精神全新定位。信念坚定。年轻的垦荒队员们离开家乡,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一直努力坚守。坚守着对党的忠诚,坚守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他们开垦边疆,建设边疆,一干就是一辈子。艰苦奋斗。在垦荒队伍里,年龄最大的队员不过二十出头,最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垦荒初期,这里荒无人烟,有的是野狼和黑熊,有的是风雪和严寒。但他们经受住了考验和磨炼,在艰苦奋斗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结友爱。垦荒队员立志要向荒原要粮,但想在荒原上生存下来,谈何容易⋯⋯撑不住的时候,他们相互关心,加油鼓劲;碰到困难时,他们团结起来,共同面对。队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第2页共2页硬是在这片荒原上扎下了根。无私奉献。垦荒队员们不求索取、无怨无悔,只因为国家的一声召唤,就来到了边疆。在这片黑土地上,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垦荒人。青年志愿垦荒精神虽然只有十六个字,但却凝聚了垦荒队员们的青春与热血、汗水与生命,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青年志愿垦荒精神的传承弘扬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12项重点任务作了工作部署,其中第五项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北大荒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那么作为北大荒的青年人应该做些什么? 以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为依托,胸怀志存高远、坚定发展的初心。要像垦荒前辈们一样,将人生“小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大梦想”中,提高站位,认识北大荒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积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革发展最前沿、科技创新第一线,发挥青年人在现代农业建设和打造新型粮商中的骨干作用。以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为引领,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情怀。北大荒集团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我们要拿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在集团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提高自我、奉献自我,在推进“一体两翼”“双控一服务”“三库一中心”等方面奋力作为,争做有闯劲有追求、有情怀有担当的北大荒接班人。以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为动力,激发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北大荒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中,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新时代呼吁我们要立足自身岗位、应对困难挑战,用创新作为、拼搏奋斗,为北大荒的事业释放不竭青春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同传承和弘扬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