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展示栏目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延安思政课实践教学研修心得体会(一)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8-22   点击量:   
分享到: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更好地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红色教育资源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去,真正实现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24年8月1日至6日,必赢nn699net马克思主义学院42名思政课教师,奔赴“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研修活动。

在为期6天的实践教学研修活动中,研修班学员聆听了一场高水平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报告,进行了一场《歌声里的党课》激情教学,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延安文艺纪念馆、北京知青博物馆等内容丰富的纪念展览场馆,实地考察了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山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以及南泥湾大生产旧地、梁家河北京知青旧地等旧址旧地,开展了《延安是一本读不完的书》《白求恩精神》《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为民情怀与实干担当》《大生产运动与南泥湾精神》4场现场教学,共计20场实践教学研修活动,圆满完成延安之行的实践教学研修任务。

通过实践研修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不仅更加系统深入地了解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史,更加更加深刻认识了延安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也更加深刻理解了延安精神的永恒珍贵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现将参加延安思政课实践教学研修活动老师的心得体会分期刊出,与大家分享。

郭学德: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2014年我受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邀请到延安讲学,曾经到毛泽东等革命前辈居住过的枣园、杨家岭等旧址参观。时隔10年后的2024年8月1日至6日,我与必赢nn699net马克思主义学院的40多位思政课教师一道,再次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了为期4整天的实践教学研修活动。此次实践研修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专题理论报告、实地参观,又有现场教学。在为期6天实践研修时间里,基本上把延安重要的红色资源旧址旧地和主要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都参观考察到了,特别是去了南泥湾大生产旧地和梁家河北京知青旧地。尽管是第二次到延安,依然心情激动,思想上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良多,收获满满。

一、进一步加深了对延安革命历史的深刻了解和认识

通过参观延安革命博物馆等博物馆、展览馆,实地考察延安革命旧址,聆听讲解员讲解和自己的亲身体验,使自己对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史有了更为全面的深刻了解,更加深刻认识到延安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扭转乾坤并创造辉煌业绩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不仅给延安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物质财富,而且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因此,延安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二、进一步感知了理想信念对革命事业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革命理想高于天。延安时期,无论物质生活条件多么艰难困苦,无论外部环境多么艰险恶劣,都没有压垮中国共产党人。相反,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进一步磨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的顽强斗志,从革命领袖在艰苦生活中所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到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所孕育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南泥湾精神,再到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无不体现出理想信念对革命事业成功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生存下来,而且通过大生产运动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共产主义的虔诚信仰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理想信念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三、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自律严。通过实践研修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教好思政课,不仅要做到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而且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才能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铸魂育人责任和使命。今后,我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以延安精神为灯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勤奋工作,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班超: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2024年8月1日,我与马克思主义学院42名思政课教师一道,奔赴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参加了为期六天的延安思政课实践教学研修学习。此次延安实践研修之行,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

开班第一天,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程伟教授给我们作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专题报告,系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史,使我更加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革命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延安时期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再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生产场景,从而使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参观了王家坪旧址、枣园旧址、杨家岭旧址、凤凰山旧址等延安革命旧址。置身一处处革命旧址之中,站在革命领袖的旧居前,仿佛穿越历史时空,看到了当年革命领袖运筹帷幄指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我们还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展览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真实的实物,当年军民齐心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场景又展现在了眼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就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总之,此次实践研修,让我学习到了许多原来不曾了解的延安历史知识,更加深刻理解了内涵丰富的延安精神。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我将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仇瑞杰: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主席、教务办主任

2024年8月1日,我踏上了向往已久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这块红色的土地。巍峨耸立的宝塔山,见证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革命纪念馆内一件件文物,仿佛在诉说着当时的艰难困苦、革命理想与历史荣光......枣园领袖旧居门前,仿佛又看到了革命领袖的身影......杨家岭的黄土坡上,似乎还回响着革命领袖的铿锵话语......

最让我心潮澎湃的,莫过于抗日军政大学所展现的背包大学精神。在那艰苦卓绝的年代,师生们背负着简陋的行囊,怀揣着炽热的理想,在行军过程中,将学习材料刻在木板上、背在身上,边行军边学习。这种“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学习方式,展现出了抗大学员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进取求学精神。尽管当时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抗大师生始终保持着紧张严肃、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他们不仅注重军事训练、坚持文化学习,还积极参与大生产运动,并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善了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抗大师生这种为崇高理想而英勇奋斗的精神,至今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通过实践研修活动,我对延安抗大精神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加深刻的理解。抗大精神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今后,在思政课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都会以抗大精神为激励,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付瑞霞: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延安,是我心仪向往的中国革命圣地。2024年暑期,我与学院40多位思政课教师一道,终于夙愿以偿地踏上了这块红色的土地,接受了它的滋养、熏陶和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洗礼和精神上的升华。

在为期6天的实践研修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实地考察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瞻仰了信仰之山宝塔山、理论之山凤凰山,走进了知青旧居——梁家河,走进了北京知青博物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聆听了专家的专题理论报告和4场现场专题教学活动。在延安这座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之城”美誉的城市,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魅力。据统计,在延安现存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多达445处,几乎到处都遗存有革命旧址、旧居和文物。在延安,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革命领袖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奋斗了十三个春秋的岁月气息,感受到南泥湾大生产的火热生产场面......那些曾经存在于书本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在这里都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而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也闪烁出耀眼的精神之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延安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学好这本书、讲好这本书、用好这本书,将延安的红色资源更好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将延安精神转化为我们课堂上生动的案例,讲好延安革命故事,赓续中国革命精神,努力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思政课教师,牢记培根铸魂历史使命,落实好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

杨丽: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讲师

“延安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2024年暑期,怀着对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崇敬之情,我与学院40多位思政课教师一道,踏上了向往已久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之城——延安这块红色的土地,开始了我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研修之旅。

实践研修期间,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实地考察了王家坪、杨家岭、凤凰山、枣园等革命旧址,瞻仰了信仰之山宝塔山。展览馆中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革命文物,在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而又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革命旧址前那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排排历尽沧桑的旧居,见证了延安时期革命领袖与军民一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朴素作风,以及运筹帷幄领导中国抗日战争、指挥解放战争的雄才大略......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十三年,是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断深化的十三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十三年......

此次延安思政课实践教学研修,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对中国革命历史知识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洗礼和思想净化之旅。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我要将在延安实践研修中的所看所思所悟,将延安时期的感人故事以及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抗大精神等,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去,引导大学生更好地领悟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培养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大胆创新精神,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贡献青春力量。

尚静伟: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教师

很荣幸能参加学院组织的延安思政课实践教学研修活动,来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浸润,感受思想的洗礼与净化。

实践研修第一堂课是理论教学课,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程伟教授以《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为题,为我们系统讲述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史,科学论证了党中央延安十三年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历史地位。程伟教授认为,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当时的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总后方和指挥中心,中国革命正是从延安走向了全国胜利。同时,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历史命题,开展了整风运动,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因此,延安不仅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在实践研修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以及王家坪、枣园、宝塔山、凤凰山等革命旧址,实地考察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旧地,聆听了多位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延安的每一处革命旧址旧地,都记录着党中央和延安军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踔厉奋斗的光辉历史,闪烁着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为主要内涵的延安精神的光芒。

延安实践教学研修活动是我人生成长中一段难以忘记的珍贵经历,它不仅让我学习到了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延安精神及其现代价值,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今后,我将把延安红色教育资源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去,讲好延安革命故事,弘扬好延安精神,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贡献。

刘浏: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教师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对于每一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来说,都有着特别的意义。2024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延安思政课实践教学研修活动。这次研修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和思想上的升华。

在延安,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实地考察了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山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等革命旧址、旧居。这里的每一处旧址、旧居,都承载着延安革命厚重的历史和延安精神的光辉。聆听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使我对延安时期党的光辉历史和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站在延安这片热土上,我被革命先辈们为理想信仰不惜牺牲一切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为革命先辈们不怕困难、不怕吃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震撼。

延安实践教学研修活动让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需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实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我将自觉地把延安实践研修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为培养更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平: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2024年暑期,我与学院40多位思政课教师一道,来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开始了为期六天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研修活动。实践研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报告精彩纷呈,激情教学振奋人心,现场教学生动活泼。我们实地考察了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等革命旧址、旧居,身临其境感知了延安时期革命领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深刻感受到了历久弥新的伟大延安精神。

通过实践研修活动,使我系统了解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史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延安精神,深刻感受到老一代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而踔厉奋斗的崇高精神境界,以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风貌。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被建设成为了“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中国共产党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同时,延安时期也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此次延安思政课实践教学研修活动,使我深受教育,受益良多,自己的思想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和升华。作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把延安历史、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为学生讲好延安故事,传播好延安精神,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王桂兰: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教授

在学校和学院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来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开启了为期6天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研修活动。

延安,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终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在这里听讲课、访旧址、观展览,我们被深深震撼了,不断思考着什么是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当年“到延安去”之所以响彻中国大地,数万文艺家和知识青年“爬也要爬到延安去”,就是因为延安窑洞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代表着中国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中华民族前行的方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1938年桥儿沟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至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革命在逆境中不断取得胜利,有了思想保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在这里,我们领悟了边区“只见公仆不见官”,民主政府爱人民的情怀,我们为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落泪,我们记住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敬仰张思德这样的普通战士。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自古以来,古今中外所有武装力量都是参与战争打仗的,毛泽东创建的人民军队却具有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三种职能。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人民军队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令荒草丛生的“烂泥湾”变成五谷丰登的“好江南”,为我们留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作为高校思政课老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把这次研修活动中所看所学所感所思所悟融入思政教学中,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绽放育人光彩,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刘妍: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教师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2024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延安思政课实践教学研修活动,终于踏上了这块红色的土地,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和洗礼。

实践教学研修期间,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内容丰富的纪念展览场馆,实地考察了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等革命旧址旧地,开展了内容丰富现场教学活动。通过参观学习,我对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我认识到,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的延安,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无可替代,在长达十三年的艰苦岁月中,延安不仅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更是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领导指挥中心;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丰富和成熟的关键时期,这里孕育了毛泽东思想、培育了延安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延安之行,使我终生难忘,也使我深受教育。延安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和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不仅收获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同时也更加明确了作为思政课教师责任和使命。我认识到,思政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课程,它更是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铸魂课程。今后,我要自觉地把延安红色教育资源融入到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用延安故事和延安精神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从而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许冉冉: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教师

2024年暑期,我有幸与学院的40多位思政课教师一道,奔赴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参加为期六天的思政课实践学研修活动。在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震撼,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延安的窑洞有马列”。

陕北延安,可以说是一块平凡而又神秘的黄土地。提起它,首先想到的就是黄土高坡及一排排的窑洞。20世纪30年代,随着党中央的进驻,延安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40年底,毛泽东对从前线回到中央党校学习的同志们说:“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斗争……全国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寄托在延安的土窑洞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延安成为了当时中国最进步的地方。毛主席在陕北土窑洞里写下了大量文稿、电文等,其中112篇收入《毛泽东选集》,占到《毛泽东选集》1—4卷篇幅的70%。因此,延安的窑洞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供人生活、休息之地,而且更是伟大革命理论的诞生之地。用一句形象的话说,就是“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例如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先生关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著名“窑洞对”,就诞生在毛泽东在延安居住的窑洞里。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窑洞里的马列主义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更引领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时移世易,回首不忘来时路。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更应从延安窑洞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延安,念之往之,读之习之,承之传之。延安,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必赢nn699net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话:0371-62488669

邮箱:506440179@qq.com

地址:必赢nn699net2号教学楼

Sias.edu.cn版权所有;    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提供技术支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