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为了确保职工身心健康,除了进行“硬核”的医疗防护外,“柔性”的心理防护同样必不可少。
第一课:认识情绪
心理学上对情绪的定义是:以生理唤醒、外部表情和内在体验的变化为特征的,涉及生理、环境、行为和认知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心理现象。这个定义比较专业,也比较复杂,简单来说:情绪是指个体伴随着个人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从定义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情绪的产生跟个人的认知、愿望以及需要是密切相关的。
最近几天,大家都陆续回到了工作岗位,通过跟返岗后的一线职工聊天,我了解到现在职工中存在着一些不同心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有些担忧。这一类的职工主要是客运岗位的职工,觉得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跟旅客面对面,还要触摸旅客的身份证件、车票等个人物品,而自己的体质又较弱,被传染的机率比较大,或者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家里的老人孩子。第二类,是有点抱怨。觉得现在疫情已经没有什么了,十堰地区也没有新增病例,上岗时本来需要携带的东西就很多,现在还要戴口罩、护目镜、手套这些东西,有点麻烦;运转职工,若不是大休还需要在车站集中管理,不能回家;第三类,则觉得现在上班除了戴上口罩了之外,跟平常没多大区别,心态较为平稳。
大家有没有想过,处于同样的疫情环境、同样的工作岗位、同样的防控措施要求,职工却会产生三类不同的心态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答案就是:这是情绪的作用。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你明明知道应该不发脾气但却控制不住?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在面对外人时还好,但面对家人的时候却动不动就发火呢?有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很无聊,做什么事都没劲?有时候你感觉自己很悲伤,甚至悲伤到无法自拔?
上面这些情况,从表面上看似乎都不一样,但其实它们都来源于同一个问题,就是当情绪来临的时候,你没有看见它。
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幸福水平,以及机体免疫力都跟他的情绪管理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被情绪左右,就很容易让我们的幸福指数降低,甚至让身心健康都受到损害。
所以,情绪管理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管理我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