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内向人群吗?
说到“内向”,我们总是很容易在脑海里浮现以上这些标签,仿佛“性格内向”所连带着的都是负面的东西。
但,“内向”真的有人们所认为的那么不好吗?
当!然 !不!是!
01
什么是内向?
What’s introversion
心理学上是指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表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
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除非挚友)。倾向于做事有计划,瞻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日常生活有规律,严谨。遵循伦理观念。做事可靠。很少进攻行为,多少有些悲观。焦虑、紧张、易怒还有抑郁。睡眠不好。具体表现与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环境诸因素有关。
02
外向者 or 内向者
extrovert or introvert
外向者:外向者的能量来源于外部世界——如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形形色色的人们、不同的场合和事物。他们是精力的挥霍者,长时间的置身事外、沉思、独处,或是只与另一人呆在一起,难以使他们感觉兴奋;他们对社会的展示较多——他们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内向者:内向者的能量多来源于自身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他们善于保存精力,但他们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并体验到不舒服的"刺激太多"的感觉,由此他们需要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以免被过分消耗。他们并不一定就是安静或孤僻的,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在自己的头脑内部,他们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可能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其实内向与外向只是人们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差异所形成的不同人格特质,拥有不同特质的人们应对事情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并无优劣之分。
事实上,内向与外向并非绝对二分。这两端的人格特质是相互联系的,从内向到外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相比于直接归入到某一种人格类型中,不如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具备一些内向型/外向型特征。
也就是说,我们都是或多或少拥有“内向”or“外向”特质的人,“内向者”也不过是身上具备更多内向型特征的人而已。
03
内向真的不好吗?
Is introversion really bad ?
生活中,内向者总会面临一些不好的声音:
“你这么内向,以后肯定没出息!”
“这孩子太安静,不合群,性格不好。”
“你能不能开朗点?外向一点不好吗?”
……
可是,内向真的不好吗?
答案当然是“NO”!内向者身上其实有很多优点,它们像小星星一样散发着光芒呢,让我们一起找找这些小星星吧~
NO.1
“我超了解我自己~”
自我觉醒
内向者往往善于思考与反省,会进行深入的自我觉察,也更加了解自己,擅长发挥自己的优势。
NO.2
“我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觉知外界
内向者的观察力通常十分敏锐,能够观察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对于很多事情的体验都更加丰富、细腻,可以觉知到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NO.3
“我做事情不容易出差错”
行事谨慎
沉静谨慎的特质让内向者能够在行事时考虑得更加全面,可以更加理性客观地进行表达,不易出错,也不易让别人产生错误理解。
NO.4
“我朋友不多,但够‘铁’!”
维持关系
相比之下,内向者的倾诉欲较低,不会特别主动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但却会是很好的倾听者。所以,内向者的社交面虽然不宽,却更可能维持长期的、稳定的关系。
当然,我们所处的社会确实更加偏爱外向的人,敢于表现自己、争取关注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都必须成为外向的人。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自我否定和盲目改变,而是学着坦然地了解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选择一些能够让自己更适应这个社会的行为方式。
This is 属于内向的社交
①不想说话,就用文字表达
②尝试心理暗示,充分运用想象力
③拒绝自我设障,学会在舒适圈内起舞
不要让大众的评判左右你,因为他们不一定就是对的,做你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只要你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那就行了。
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从心底认可、赞美你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