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世界预防自杀日|展现行动,创造希望

 

展现行动,创造希望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为预防自杀和降低自杀率,自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今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展现行动,创造希望——身心同健康”。在面对困境时,除了自杀,还有另一种选择;同时这也激发我们所有人的信心和希望。无论我们的行动大与小都可以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希望。

自杀个体的心理分析一个人之所以选择以自我伤害的方式来应付面临的困境,其实是许多内外在因素综合的结果。从长期的观点来看,这些大学生常常是长期处于自我成长不良的状况,例如非理性的想法习惯或以逃避或使用无效应付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外在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或人际关系等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或许还变成他的压力源。在这种情况下,如有一急性的的某项生活事件发生,就会引发长期来累积的压力与情绪,让当事人感受到无法解决的困境。
统计资料发现,自杀企图者中抑郁症当事人排名第一,大部分年轻的自杀获救者都庆幸自己存活,也都不再用相同的方式处理问题。可见许多企图自杀者都是一时冲动,想逃避痛苦,并非真正想要结束生命。高校的学生工作者要有职业的敏感性,要善于观察是否有学生充满了非理性、悲观、负向的想法,或负向的情绪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将自己的生命历程,甚至一些苦难,化为对自己有利的资源。让他们在学习跨越困难过程中,增加自己的生活技能,变得更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也从这些挑战中增加对自己的信心及价值感。
常见的13个对于自杀的误解

平常人们对自杀这种行为所持的态度和认识有很多都是错误观念,对自杀预防与救助非常不利。

 

错误1.谈自杀是危险的,一旦谈到自杀,会使不想自杀的人也想自杀
No!这是个错误的观念。公开地谈论自杀并不会让人有自杀的念头。但是,对于想自杀的人而言,如有人能及时和他谈一谈,才能够尽早地帮助他,降低他真的去自杀的危险性。
错误2. 自杀无规律可寻
自杀事件常常带有突发性,一旦发生,周围的人常感意外诧异。其实大部分自杀者都曾有过明显的直接或间接的求助信息。他们在决定自杀前会因为内心的痛苦和犹豫而发出种种信号。
错误3. 宣称自杀的人不会自杀
当有些人向他人透露自己会自杀,尤其当用语带有恐吓成份时,他人以为他不过是说说而已,真正想死的人是不会把自己打算告诉别人的。其实研究表明,50%的自杀企图者在自杀前曾向他人谈论过自杀,这种人很可能会有自杀的举动,必须高度重视。
错误4. 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
很多人以为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但是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30%~50%的成年人都曾有过一次或多次自杀念头。对于性格健康,家庭关系好的人,自杀意念可能只是一闪而过,很少发展为真正的自杀行动而性格或精神卫生状况存在问题的人在缺乏社会支持时,自杀念头有可能转变为自杀的行为。
错误5. 所有自杀的人都是精神异常者
有人认为只有精神病患者才自杀。但事实证明,自杀的人大多不是精神病人,只有20%的自杀者是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大多数自杀者是正常人。
错误6.自杀危机改善后就不会再有问题
有自杀企图的人经过危机干预状态改善后,情绪会好转。周围的人常常会误以为自杀危险性减低了,而放松防范措施。自杀危机改善后,至少在3个月内还有再度自杀的可能,尤其是抑郁病人在症状好转时最有危险性。
错误7.学业问题是青少年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不少人认为青少年正处在求学阶段。学业问题的困扰是导致青少年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但学者们研究发现,50%以上青少年自杀者的自杀原因涉及与父母的关系,其次是男女感情,然后是学校问题。
错误8.自杀通常是冲动行为
很多自杀者有自杀想法,在行动前深思熟虑。
错误9.自杀是压力造成的
自杀尝试或自杀行为可能发生在应激(如一段关系的破裂或一场激烈的争吵)之后,但上述原因是自杀的导火索,不是自杀的主要原因。
错误10.真正有自杀风险的人并不会为要不要自杀而矛盾
自杀意念的强度是上下起伏的,很多试图自杀或实施自杀的人死前都犹豫不决,挣扎着要不要自杀。
错误11.自杀者自私、怯懦
很多自杀者有心理障碍,可能并不为人知。
错误12.聪明且成功的人永远不会自杀
自杀通常是偷偷进行的,自杀并没有种族、文化、人种或社会经济学界限。
错误13.想自杀的人不会寻求帮助
根据一项研究显示,约有75%自杀身亡的人在自杀前三个月内曾寻求过专业帮助,想要自杀的人会想要寻求帮助的。

自杀是有可能被预防的,而您就是预防环节的关键参与者。如果您有自杀的想法或计划,一定要及时求助。如果您身边有经历过自杀或因自杀失去挚爱的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孩子、父母、朋友、同事或邻居,您能在他人最黑暗的时日里起到重要作用,请提供他们支持的力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