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
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要求,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会议强调,制定这方面的规定,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从严治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贯彻落实办法,狠抓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本规定,每年年底对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要定期督促检查,每年年底通报执行情况,并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汇报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要进行处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监督执行本规定作为改进党风政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审计部门每年要对各地区各部门会议活动等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查。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2.12.5报道)
实干兴邦,从改作风起
“最好的作风,就是踏踏实实干事”,连日来,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措施,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和热切关注。下一步,就要看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拿出行动、改出成效。
八项举措,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实”。调研须扎实、活动要踏实,会议求实效、文件讲实际。中央领导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也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手,制定改进作风的路线图。
作风的改进,最终体现在实干上。如果下基层蜻蜓点水,搞调研走马观花,抓不到真问题、摸不清真情况,怎么领导科学发展?开会讲话写文章,空话套话连篇,除了制造文山会海,谈何求真务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形式上顾得多了,抓实质问题的时间就少了;面子上想得多了,解决实际困难的动力就少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才能真正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
抓作风建设,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实践证明,搞花架子、下表面功夫、做官样文章,不可能为地方求得发展、为群众谋得利益。一切问题要在实干中才能解决,一切发展要在实干中才能推进。
中国的发展处于关键阶段,实现全面小康,完成复兴伟业,托举中国梦想,全靠真抓实干。人民群众不仅看你怎么说,更看你怎么做。目标再崇高,蓝图再美好,不实干苦干,只能是空头政治,令人生厌、遭人反感,长此以往,损害党的威信,贻误事业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讲排场的官僚主义、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是对党和人民事业不负责任。去掉华而不实的“虚”,扫除弄虚作假的“浮”,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民风,才能不负群众信任,不负历史期待。
实干兴邦,从改进作风起。
(摘自《人民日报》2012.12.6评论员文章)
求真务实 取信于民
“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措施,贯穿一个鲜明的主题,求真务实;围绕一个不变的核心,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最讲究实际的。听其言,观其行。人们不仅从党章文件中评判党的宗旨,更从领导干部言行中体会党的作风。在这个意义上,如果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把表面文章当门面,把轰动效应当政绩,好大喜功、投机取巧,如何服务群众,怎能够取信于民?
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往往都与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有关。群众最盼望、最拥护的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解决问题,最不满意、最有意见的是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耍嘴皮子”。想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就必须在工作中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打铁必须自身硬。身处新的历史方位,无论是搞改革还是谋发展,我们党拥有的条件和手段都比过去丰富,但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也更加严峻。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靠的是党和亿万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领导干部作风好,才会对外有吸引力、对内有凝聚力、对下有号召力;领导干部作风差,不仅损害自身形象,也会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何谈增强血肉联系、凝聚党心民心?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当年,毛泽东在延安宴请华侨领袖陈嘉庚,席上只有战士们自己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在重庆,蒋介石请陈嘉庚吃饭,一顿饭就花了八百大洋。从两顿饭的差别,陈嘉庚得出了“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的判断。这件事虽然过去了许多年,但仍值得今天的人们深长思之。经验表明,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一定能顺民意、得民心,在克服种种困难中,不断开启中国道路的新征程。
(摘自《人民日报》2012.12.7评论员文章)
改文风 写新风
社区工厂、田间地头跃动着记者身影,版面屏幕、电波网络传递着百姓声音。虽是隆冬时节,新闻战线开展的“学习贯彻十八大”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依然有声有色、热潮涌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党的十八大描绘的新蓝图化为现实,需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新闻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并记录这一历史进程。宣传报道工作的质量高不高、成效大不大,就要看能否以激扬文字鼓舞干部群众士气,以优良文风凝聚党心民心。
改文风,重在转变作风,多接地气才能求真务实。作风是文风的基础,文风是作风的体现。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当脱离实际远离百姓的记者,写不出动人文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深入一线、实地调研,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才能写出深入浅出、入耳入心的好文章,肩负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命。
改文风,难在创新表达,多下基层才有源头活水。空话连篇、夸张浮泛的不良文风,读者生厌、群众反感。改进新闻报道文风,关键是“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善于从群众语言中汲取智慧,用更鲜活的事例展示党的十八大对中国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用更生动的报道呈现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基层落实的时代新风,力避“长空假”,践行“短实新”,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宣传报道就会不断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范长江真切感知人民困苦,才创作了力透纸背的《中国的西北角》。穆青深入兰考田间地头,才写出了感动几代人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征程上,广大新闻工作者发扬“走转改”精神,落实“三贴近”要求,在“改文风”方面创新突破、奋发有为,就一定能书写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篇章。
(摘自《人民日报》2012.12.10评论员文章)
改进文风 务求实效
文风是党风的体现,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日前,中宣部印发通知,要求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改进文风。对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来说,这既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任务,也是创新新闻宣传理念、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机遇。
言为心声。新闻报道说什么话,怎么说话,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新闻媒体的态度,体现着我们党的形象。只是简单重复文件和领导讲话,怎能宣传好党的政策方针?脱离实际、内容空洞,怎能让广大群众爱听爱看?大话连篇、不知所云,谈何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公信力、影响力、感染力?
改进文风,不仅是语言问题、技术问题,更是思想问题、感情问题。那些居高临下的呆板表述,固然与文字水平有关,但本质上反映的却是对待读者、对待群众的态度;那些了无新意的应景报道,与其说是创新能力不强,不如说是对世情党情国情缺乏深刻认识;那些穿靴戴帽的官样文章,看似热闹,但却令人生厌、让人反感。
不触及实际问题,就会有套话;不回应群众关切,难免有空话。我们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表明,与群众想到一块,才会说到一块;认真调查研究,方能言之有物。改进文风,必须着力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不懈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使我们的新闻报道真正扎根于社会实践的土壤中,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改进文风,务求实效。
(摘自《人民日报》2012.12.28评论员文章)
“一把手”要带头
—— 一论转作风看实效
转变作风,正在各地带来新变化。有的会议精简了,发言短了;有的调研陪同少了,内容实了;有的为群众办事快了,工作效率高了。这些值得欣喜的新气象,与“一把手”的带头倡导、率先垂范大有关系。
一种不良风气的形成,往往是积弊甚久、渐演成习,最终成了“老大难”。但正如俗语所言“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作风的转变,风气的革新,“一把手”至关重要。主要负责同志、主要领导机关带头,作风就转得快,改得彻底,坚持得下去。“己身不正,焉能正人”,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转变作风要善于释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发挥“一把手”的表率作用。从自己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从自己改起,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带了头,再顽固的积弊,也能扭转。
作风的转变,不只在形式的变化,关键在有真内容。是在形式上打转还是在内容上深化,是转作风还是作作秀,往往取决于“一把手”的态度。转作风有具体规定,也有明确要求,如果“一把手”不给力,把规定当成“手电筒”,只照别人;把要求变成“口头禅”,光说不练,又如何让其他人心服口服、真转实改?对不良作风,“一把手”不警觉,安之若素、见惯不怪,最终大家也会坦然受之,变成“温水煮青蛙”。
转变作风,“一把手”责重山岳,必须时时、处处带好头。不动真格,不痛不痒,虚晃一枪,装模作样,还不如不做。如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仅是“只此一回”;密切联系群众,光是“结一个穷亲”;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搞一个典型示范”,那么各级干部也只会“照猫画虎”虚应,最终会让人心凉了、把民心伤了。“一把手”带了好头,改作风才有劲头,树新风才有干头。
(摘自《人民日报》2013.1.17评论员文章)
狠刹浪费之风
有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更值得忧虑的是,浪费之风又何止于“舌尖”,造成影响又何止于挥霍钱财?
有的接待宴会,菜吃一半、倒一半;有的会议庆典,住星级酒店、发高档礼品;有的楼堂会所,贪大图洋、气派非凡……对公款浪费,奢侈之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这不仅是败坏社会风气的顽症,更是污染政治空气的“痼疾”。
相比于过去,我们的条件确实好多了。然而,就在一些人摆阔气、讲排场、比奢华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不要忘了,我们还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不要忘了,我们的人均GDP尚在世界百位之后,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而言,我们绝不能容忍各种奢侈浪费。
狠刹浪费之风,首先要从整治公款浪费开始。因为打的是公务旗号,这种“不揣腰包”的公款浪费,相比于贪污受贿,可能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同样是恶劣的行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古人说:“惟俭足以养廉。”今天,我们反对铺张浪费,不仅是因为我们的国力还远未达到富裕、我们的发展还在艰难爬坡,更因为勤俭节约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传统,是我们建设国家的根本方针,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丢弃的传家宝。一个浪费盛行的国度,不可能涵养真正的现代文明;一个艰苦奋斗的政党,必须懂得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反对铺张浪费,我们党才能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中,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厉行勤俭节约,才能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摘自《人民日报》2013.1.22评论员文章)
反对浪费从领导干部做起
连日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讨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一个普遍的共识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有效刹住浪费之风,树立节俭新风。
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何屡禁不止?这与一些领导干部的奢靡习气不无关系。一些人不是想着怎么为百姓干实事,而是沉迷于要待遇、比规格、图享受,把各项规定抛诸脑后。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浪费陋习一级一级传染下去,必然是有禁不止、有令不行,使得一些地方楼堂馆所何其豪华,迎来送往何其热闹,觥筹交错何其铺张。正如俗话所说,房檐下的冰溜子——根子在上头。
铺张浪费的背后,存在的观念误区更须警惕。一些人以为,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吃点、喝点、玩点、用点,不过是“牛身上拔根毛”。殊不知,推杯换盏之间,喝坏了党风政风;高楼华宇之中,日益疏远了群众。浪费之风不仅挥霍了公款和公共资源,也在损害党的威信和政府的公信力。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首先要求各级干部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浪费也是腐败,节约也是政绩”,把勤俭节约作为政德标准。“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要从我做起,自己首先不搞排场、不破标准、不要超标配置,事事简朴、处处节约,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跟着一级学,就会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政风简,民风淳,这对净化社会风气也有积极作用。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的国家越发展,党员干部就越要艰苦创业,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群众眼里,领导干部的公务消费,正是映照奢与俭的明镜。当前,正值各地两会召开,又值春节临近,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务实开会、简朴过节。人民群众在期盼,更在评判。
(摘自《人民日报》2013.1.23评论员文章)
严格监督,刹住浪费歪风
天价烟酒、奢侈宴请、豪华会议……各类公款浪费行为,扰乱党风、败坏政风、侵蚀民风。厉行勤俭节约、狠刹浪费之风,体现党的主张,顺应人民期待。
然而,鼓励节约,整治浪费,光有道德要求远远不够。民间流传顺口溜: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夸张的描画折射部分实情,一些人借口“工作需要”,把浪费变成潜规则,任意挥霍理直气壮;也有人被风气裹挟,无奈何整日觥筹交错迎来送往,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只有以完善的举措、有效的监督,才能打消无所谓的心理,管住铺张浪费的流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
浪费是个老问题了。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都明令禁止挥霍浪费公共财产,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现实中,仍有“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情况。看来,还需找准点、把好脉,制定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措施,整治各类浪费行为。
信息公开不够、缺少制度规范、处罚没有威慑等,都是浪费之风形成的原因。其中,监督环节是核心。一些部门地方公开“三公经费”、晒出财政预算,无疑能从花钱的源头上管住浪费的发生。纪检、审计、财政一起给力,才能在事中打消过度消费的冲动。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该曝光的充分曝光,该查处的坚决查处,有错必纠、违规必查,才能刹住浪费歪风。
同样,社会监督也不可或缺。公布举报电话、畅通监督渠道,就能借助公众力量的广泛监督,让各种浪费无可遁形。各部门各地方,需要主动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搭建公众监督平台,把刹住浪费之风的参与权和监督权更多地交给群众,提高遏制奢侈浪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932年,中央苏区苏维埃政府就在工农群众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了控告箱,接受群众对浪费等现象的举报。今天,我们理应赓续这样的传统,依靠群众,完善制度,以更有力的举措、更严格的监督刹住浪费歪风,营造清正党风、带动清简政风、培育清新民风。
(摘自《人民日报》2013.1.25评论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