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熊召政的那套《张居正》我已读完,我在图书馆看书时发现了这本书,匆匆翻过,印象不深。直到拿回来仔细读了一番,发觉这其中的思想倒是十分有趣。读完之后也已经是两个月后了,读完之后倒颇有感慨,决定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条张居正的用人之道和一以贯之的治国方略:用循吏,弃清流。我曾经怀疑这是作者的或是张居正自己的观点,一般的我是不爱读小说类历史传记,因为我觉得这是作者自己的思想,我们读者没有了思考能力,我就很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纯文言文你可以自己代入你自己的思想,而且每篇最后都会有司马迁单独的见解说明。但推敲起来,一部历史小说的作者总不会肆意地去编排历史,充其量不过是高度地概括和总结出来的罢了。这样的话张居正就很难得——一个古人,周围是弥漫张扬的儒学,自己是进士及第的出身,却能有这样实用的世界观。所以他可以屈身交好太监,所以他可以放弃海瑞这样的官员。其实尚空谈自命清高的读书人古今皆有,张居正患之,吾亦患之。
这书打动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君与臣的关系。人是利己的,这我一直相信。所谓的好人,无非是在利己的同时,能够做到不损人,甚至利人。至于舍己为人者,我有时会怀疑,也许舍己中有他们更看重的目的,例如名声,例如认同,而不仅仅只是为人。这么说完全没有贬低的意思,国人常常无端以为利己的是不好的,有目的的是自私的,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观念。说回来,人是利己的,要不损人,必须对自己作出克制。而这一点,对于一个手握权柄缺乏监督的人来说,其实很困难。对皇帝而言,国弱,则固然皇帝穷得郁闷,而国强了,如果不为皇帝所用,他仍然眼红得郁闷。一个宰相,如果想要为了国家而不是皇帝去工作,当皇权和国家利益的碰撞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必然要付出代价。张居正之人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凭一己之力延大明王朝十几年国运,明朝第一人莫过于斯。
我认为这本书写的不是十分好,常常使我跌出这个历史气氛,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将这里面的道理传达到了:做人要有城府,不要什么事情都藏不住,要学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
(校团委青媒数字新媒体 黄德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