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5月24日至27日,由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学生联合会主办,河南科技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落幕。我校在比赛中荣获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4项、省级三等奖2项,在获奖数量和奖项规格上都实现了新突破,是我校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取得的历史最佳成绩,开创了我校在此项竞赛上所获荣誉和成绩的新局面!我们对特等奖获得者李新新、李延辉,一等奖获得者张雅婷、金江莹、靳栋进行了采访,下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获奖感言。
本次大赛自下发通知以来,校团委第一时间积极联系,精心组织,广泛征集,认真申报,得到了全校各专业学院、住宿书院的积极响应,商学院高度重视,和校团委密切配合,指导本院参赛师生不断打磨、完善作品,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们对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参赛学生进行了采访,下面一起来听听他们关于参加“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感受吧。
比赛准备过程
在2018年11月份团队建立后,在常俊红老师和李国英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在寒假期间都深入到洛阳地区的五个贫困县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返校后开始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书面报告,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为接下来的“挑战杯”比赛做进一步的准备。省赛前,团队不断进行模拟演讲与答辩,不断纠正自己不足,争取能在接下来的比赛取得一个优异成绩。

比赛体会
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李新新:我们团队小组从去年开始筹备,立项。到今年在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荣获特等奖奖项。本次历程带给我们了巨大的收获。对我们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我们团队辛苦奋斗数个月的成果的肯定。毫无疑问,它将是我们人生当中一笔宝贵的经历,也是我们对自我挑战的一次重要尝试。对此次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我们首先感谢母校对此次“挑战杯”比赛的重视,其次,我也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精心指导。此外,还有在参赛过程当中,悉心照料我们的校团委的各位老师。
回望过去,我们硕果累累,放眼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与希望。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这是个良好的开始,我们将勇往直前,再创佳绩!

李延辉:在2018年11月,我们的指导老师下发了“挑战杯”的相关事宜。通过我们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组建了我们的团队,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虽然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但是我并没有参加过国家级别的赛事,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指导老师的鼓励我承担了我队主讲的重担。从2018年12月开始,我们的指导老师带领我们的团队熬夜写作品,重复修改,反复的构建审核框架。在2019年2月我们的团队成员深入洛阳贫困地区入户调查,访谈,发放问卷等收集数据。在今年3-5月我们继续完善作品,反复补充,力求作品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在收到进入省赛的消息时我的内心是不平静的,诚惶诚恐。

在比赛的前几天我们的老师带领我们连夜准备稿子,熟悉作品的每个细节。为了表示对此次比赛的重视,我还买了一套新的西服,我认为无论结果怎样我必须得拿出百分之一百二的态度去对待。在5月25日当天上午11点钟,终于迎来了我们的舞台,我镇静的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用自己最好的状态,把我们的作品完整的展示给评委,走下讲台那一刻,我的内心非常的平静,好像转瞬间自己的所有压力都得到了释放,剩下的就是“听天命”了。结果不负众望,我们有幸拿到了特等奖,这也是为我们西亚斯20周年校庆最好的献礼,同时也是对学校,指导老师,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肯定。谢谢学校和商学院的辛苦付出,谢谢指导老师的兢兢业业,谢谢团队兄弟姐妹的共同努力!
“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张雅婷:大家好,我是张雅婷,是商学院2017级经贸大类四班的班长,也是“寻梦队”的一名成员。对于我们小组在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荣获一等奖,我感觉不仅仅是高兴了而是非常激动。作为学校打进决赛的唯一一支大二的小组,我感觉非常荣幸,也非常的骄傲。很感谢学校和商学院领导老师给予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这对于我们小组每一个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个难忘的经历。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程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指导纠正,才让我们的参赛作品不断的尽善尽美。
作为小组答辩人员,前往洛阳参赛的几天,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在正式答辩的前两天,连着两天夜晚我们在程老师的陪伴带领下,不断的去纠正我们答辩的稿子,讨论评委老师可能和也许会提问到的问题,大家在一起积极的讨论,不断的更改和完善,希望在答辩现场呈现给专家评委一个更加优秀的作品。
答辩现场虽然仅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对于我们小组答辩人员来说却是非常的难忘且珍贵的。我们都在努力想把我们的作品更加全面呈现出来。整个答辩过程中让我感觉有点遗憾的是由于我们数据的不是太完善所以不能更好的诠释我们的作品。
拿到一等奖这个好成绩的确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并不是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只是想着这次比赛有那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我们尽全力去把我们的答辩做好,多积攒经验,为以后参加其他的比赛做一个经验积累。这样也不会有太大的落差和失望。这次取得一等奖让我特别的欣喜,也很高兴我们能为学院和学校争光。我特别期望我们有机会打进明年国赛,虽然我们的作品有个别方面还需要完善和继续调研,但是我相信我们年轻有颗敢拼肯努力的心。我们很希望用我们的能力为学校和我们自己赢得更多的荣耀。

金江莹:大家好,我叫金江莹,我是2017级经贸大类4班的一名学生,也是“寻梦队”的一名成员。这次我们团队在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荣获一等奖,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作为学校这一批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学生,我感到十分荣幸,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宝贵的机会,我收获的不只是荣誉,更是一种难忘的经历,同时也要感谢程凌燕老师对我们团队的辛苦付出,是老师一次次的鼓励让我们在挫折中坚定自己,是老师不间断的督促让我们把作品完成的更出色,是老师的批评指正使我们成长,变得更为优秀,感谢您,老师!
作为团队中的答辩人员前往洛阳参赛,我收获良多。在比赛前的两个日日夜夜,我们团队的4名成员都时刻保持着精神紧绷的状态,进行不断的修改与练习,老师也认真耐心的与我们一起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希望把作品呈现的更完美。在参赛的过程中我略微有些紧张,在我们团队演讲的过程中,我的手心一直在冒汗,顺利结束后我才把心放了下来,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一次锻炼,提醒我以后要多参加一些比赛,让自己变得更加沉稳。
这次能拿到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我的预料之外,所以当得知这个好消息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的激动,这要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每一名成员的努力付出。我很开心自己拿到这项荣誉,但我更开心自己拥有了能给学校争光的能力。希望自己以后能变得更加优秀,为校争光。

靳栋:我是17级商学院国贸专业靳栋,也是14届“挑战杯”大赛寻梦队的主讲人,这次比赛对我来说感触颇深:从准备比赛前期的问卷调查和论文编写到中期的校内选拔晋级,再到后期的讨论研究和不断修改,最后到比赛前几天的排练准备和比赛当天大家的积极应对,这一系列的情景至今仍在我脑海里回荡,久久不能平静。在程凌燕老师和队友的齐心协力和不屈不饶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比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内心感到十分荣幸而又激动万分!
对于这次比赛,我应该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次盛大比赛的机会,还应该感谢指导老师辛勤的指导和教诲,也应该感谢队长的包容和理解,最后更应该感谢寻梦队的每一个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默默付出,没有我们就不会有今天这么令人骄傲的成绩!
这次比赛也教会了我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使我明白要完成一个好的作品必须要有良好的团队和协调意识,也使我明白了天道酬勤有付出才有回报,更让我明白自己还有许多的缺点和不足需要去改,去变的更好。
最后,我相信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帮助下,寻梦队定当协力奋进,砥砺前行,去更好的完善作品,去迎接和挑战更大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