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西亚斯人
【西亚斯 · 出彩篇】零的突破——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总决赛获奖者说




微信图片_20191012205603.jpg


题记:

20199月,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初审工作顺利完成。其中,由必赢nn699net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作的《可持续生机框架下贫困阻断长效机制构建研究——以河南省洛阳地区为例》在荣获省级特等奖的基础上,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总决赛,并最终荣获三等奖。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民办高校获奖单位,创造了西亚斯在“挑战杯”竞赛的历史最佳成绩,实现了学校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总决赛中零的突破。

 

“挑战杯”竞赛是国内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此竞赛旨在激发青年学生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勤奋学习、锐意进取、迎接挑战的精神。此次商学院代表队在赛事中荣获佳绩,对促进学校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面一起听听带队指导老师和获奖者都是怎么说的……

 

 

 

指导教师风谈感悟

 1.jpg

 

△比赛指导老师:常俊红

 

“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简称“挑战杯”竞赛”)始于1989年。发展到现在,“挑战杯”已经成为在全国有巨大影响的全国大学生赛事。今年的第十六届“挑战杯”竞赛经专家评审,共有1516件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

 

日常备战准备

内心的坚定,

与无限的热爱,

一起稳扎稳打

  

选题、调研、分析、写作

 

这是学校今年第一次组队参加“ 挑战杯” 竞赛。自本届赛事启动以来,商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指导,给了我们充分的支持。我和李国英老师,首先选拔队员,组建了竞赛团队。在整个参赛过程中,从选题、调研、分析、写作等,大家一起奋战。

 

经过系、院、校三级选拔,我们商学院代表队的作品《可持续生机框架下贫困阻断长效机制构建研究—以河南省洛阳地区为例》在河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总决赛中荣获特等奖,被省团委推荐参加全国“挑战杯”总决赛。经专家评审,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的荣誉。

 

 2.jpg


△比赛指导老师:李国英

 

通力合作、努力奋斗

 

取得此项荣誉,首先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自备战以来,商学院的高友才院长亲自指导我们如何参加比赛,在得知我们入围国家总决赛后,召集大家开会,勉励我们再接再励,争创好成绩,极大地鼓舞了我们。从网上申报到材料报送,校团委的老师一直为我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其次,是学生队员们努力奋斗的成果。在整个比赛期间,队员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多少个夜晚,大家在一起加班加点,讨论、研究、写作,反复演练,最终突出重围,取得国赛获奖的荣誉,创造了学校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取得的历史最佳成绩,开创了商学院及学校在此项竞赛上所获荣誉和成绩的新局面。

 

3.jpg


△参赛选手张斌做日常调研

 

指导老师常俊红:

努力终有回报

  

关注社会热点、要有研究热情

 

回顾参加过程,我也总结了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第一,作品选题要抓住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的重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第二,组建高效竞赛团队。全国“ 挑战杯” 竞赛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赛事,是一个培养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竞技平台。队员的选拔一要有积极的研究热情,二要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素养。

 

三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

 

四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这样大家才能精诚合作,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   获奖选手说  -

 

01

 

大家好,我是李新新,是商学院2016级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1班的团支书。青春的激情、终生难忘的切身体验以及最为真实的挑战,是我们此次在国赛中获奖的最大感受与收获。

 

从报名到准备,从初赛到决赛,从省赛到国赛。这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日臻完善的过程,更是我们感受个人成长的最好见证。回首那段团结奋战、挥洒汗水的日子,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201812月开始,我们的指导老师带领我们的团队熬夜写作品,重复修改,反复的构建审核框架。在20192月我们的团队成员深入洛阳贫困地区入户调查、发放问卷、上门访谈来收集数据。在今年3-5月我们继续完善作品,反复补充,力求作品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我们要感谢常俊红老师和李国英老师的指导,从方案的优化到论文修改,再到申报书的填写,无不凝结着导师的一片心血。大到报告研究指导,小到实践细节,都给予我们很多实用的建议和帮助。两位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谦逊的生活作风、忘我的工作精神,我们团队成员都铭记在心,终生受益。

 

最后我要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样一次机会,也要感谢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好的条件,让我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实践自己的理想。在比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包括课题的设计、论文的撰写、团队的协调等。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这些都将成为我本科四年的宝贵财富。

 

第十六届挑战杯大赛已经结束,但未来的路还长,挑战杯的精神应该永远传承。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够激发全校同学的激情,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努力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争取在今后的挑战杯大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为校争光!

 

 02

 

张斌:寒假期间,我根据选题和制定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与实地走访,通过对老百姓的详细问卷访谈,得到了详实的第一手数据,并走访当地农村的特色扶贫产业,以此数据作为论文报告的基础。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团队很荣幸地拿到了省赛特等奖以及国赛三等奖,此次参赛可以说是我大学期间非常难忘的一个经历。通过比赛,我个人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收获满满,作为一名学生,应积极参加此类的学术活动,以便丰富自己的见识,为自己以后的事业做积淀。

 

 

03

 

何杰:这次挑战杯比赛,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个人技能的实战学习,也是一次自我工作能力的展示。在比赛期间,我们团队成员积极参与,针对遇到的问题,迅速作出反应,并且始终保持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力争为团队、为学校争取荣誉。最终很幸运获得总决赛三等奖,在这,我谢谢老师!谢谢团队!希望我们团队成员好好加油,将今天所学的,应用到自己以后的实际生活中!

 

04

 

赵高帅:我们团队获得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三等奖,虽然知道比赛已经竭尽全力,但当得知在国赛中获奖的时候,仍然喜出望外,因为是抱着“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的态度。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整个编划过程,依旧历历在目。

 

从一开始的初稿,中途的逐步修改、完善,到最后的定稿,我们一直在不断更新,通过一次次比赛走出学校,参加省赛,并且取得省赛特等奖,直到如今的国赛。面对来自全国的大学生挑战者,我们取得了最终国赛三等奖的优异成绩。每一步都倾注了指导老师与我们团队成员不懈努力的心血,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想做到精益求精。所以,能获此殊荣,不仅仅是对我们团队的肯定,更是对在我们背后默默付出的指导老师的赞扬。这个荣誉是老师的,是我们团队的,更是我们必赢nn699net的。


分享到:

上一篇:【为西亚斯荣誉而战】河南省大学生男篮四强赛只等你来!

下一篇:【西亚斯 · 分享篇】逐梦建筑,相约婺源——建筑学院速写写生实习活动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