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的精神,西亚斯新闻与传播学院于1月2日至3日在学院4403办公室启动"2020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训练营",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为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讲述“如何开启科研之路”、“内容分析法”、“科研项目的申报”、“学校教务政策导向”、“课题申报”等内容,旨在提升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能力水平,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跃升。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家,河南省新闻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素侠教授,从五个方面畅谈“青年教师如何开启科研之路”。
在讲到如何寻找科研选题时,郑教授指出,“所有的研究都要回应现实,我们平时应该留心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人讲话,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是确定选题的重要方面。郑教授通过“我的十年调查之路的分享”阐释了第一手数据的重要性,鼓励研究者亲身调研,近距离接触研究对象,去打捞、倾听那些沉默的声音。

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邓元兵博士以自己躬耕科研的亲身体会,用专业化语言讲述了问卷调查法的八大要素和内容分析法的概念与特征、操作步骤和编码信度评估。邓教授指出:“科学的目标是追求真理,解释并且预测自然或社会现象,是使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变得更好。”邓教授对《失真的镜像:对优酷视频中“城管VS商贩”冲突的内容分析》进行了案例分析,使青年教师对内容分析法有了形象可感的理解。

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媒体与传播学专业的党琼博士,立足中国实际,放眼国际化视野,全方位梳理了国际、国内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路径、资助金额、申报领域、申报时间等,并对国内外核心期刊、区划进行了介绍,使学院教师更深入地了解了期刊影响因子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

为了使学院青年教师准确理解学校的教务政策导向,新闻与传播学院邀请教务处实践教学办公室主管杨文平作讲座,杨老师对实验、实验室建设、实习、实习基地的建设、毕业论文、学科竞赛、创业创新项目和产学研八大方面工作内容做了介绍。并对毕业论文工作的两大变化做了详细阐释,一是毕业论文的选题方面有了两个新要求,即教师所选选题的真题真做率要达到50%以上,并且论文选题每年要有1/3的更新;二是论文检测系统将由"go check"和"维普"替代之前使用的知网。

曾主持参与过7项省级项目、5项厅级项目,被评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优秀科研工作者”的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侯冬青老师,结合自身的课题研究经历,对“课题申报若干问题”,包括课题和论文的区别、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课程论证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并对一系列定量、质性研究工具的特点、功能和用途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用展示申请书和论文的方式,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使广大青年教师对他所做的分享有了更形象化的理解。
无论人生远行,还是自我提升,最重要的是不辜负自己。安安静静去努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广大青年教师表示,通过此次培训,提高了自身对科研的认识,将会努力消化吸收,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做更多的力量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