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举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汇报和信息分享会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按照学校有关要求,11月11日下午,法学院郭杰副教授在10号教学楼202室作了题为“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汇报和信息分享会。法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院长宋四辈教授主持。

郭杰副教授从课程思政的政策指导、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关系、课程思政融入法学院课程教学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和交流。他从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入,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详细地解读了2020年5月教育部所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以及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郭杰在分享时提到,要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特别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中要做到协同育人,分工合作。思政课程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综合与通识教育模块中的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而课程思政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职业文化、工匠精神、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的一种综合教育。
针对法学专业课程,郭杰分享到,在扎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一定要结合法学专业的特点,应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体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他结合《中国法律史》《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经济法》等课程教学环节,举例说明了思政元素寻找的方式和方法,以便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法治观念、宪法至上、人人守法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各教研室教师在学习领会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结合自身所授课程进行了深入交流,达到了预期目的。
宋四辈在总结中强调,全院教师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