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诈骗形式一直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近日,安徽四名大学生实习期间受“高薪诱惑”偷越国境,失联数日后被安全送回。
据悉,4名学生因为轻信“出国务工三月暴富”的诱惑,从西双版纳偷越国境出国务工,在缅甸失联。
据《2022中国青年反诈报告》调研中显示,超9成受访大学生曾遭遇诈骗。
大学生涉世未深,已经成为诈骗的主要对象之一,大学生要了解诈骗的形式,才能逃过诈骗陷阱的魔爪。
一
诈骗新形式
诈骗又有哪些新形式呢?
01
用高薪工作骗受害者到境外
不法分子声称境外有高薪工作,骗取受害者偷渡到境外,之后控制受害者的人身自由,胁迫受害者进行电信诈骗。
02
利用AI声音冒充亲人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AI合成的声音对老年人进行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受害者家人,谎称自己因急事急需用钱,骗取受害者的信任和钱财。
虽然目前此类诈骗行为在美国和加拿大流行,但我们也要警惕此类骗局,转账时应该和家人视频确认。
03
电话称考研已录取或联系调剂
犯罪分子来电谎称大学生考研被录取或者询问是否需要调剂到某学校专业,要求大学生缴费或提交个人资料。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轻易相信,应该先联系学校的招生部门,说明情况,咨询详情。
04
冒充96110诈骗中国留学生
不法分子冒充公安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96110致电中国留学生,谎称当事人因涉嫌诈骗犯罪需接受调查。
之后不法分子通过视频录口供等方式盗取中国留学生的个人信息,以要求缴纳保释金等名义诱骗留学生向不法分子转账汇款。
05
微信转账换现金
不法分子声称急需现金,提出转账到受骗者微信,换取现金,还给受骗者出示转账记录。
实际上,骗子可能设置延迟到账功能,拿到现金后就撤回转账,让受害者白白损失钱财。
06
要求受害者返还转入账户的钱财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受害者的身份信息,通过受害者的身份信息进行贷款,并将贷款转入受害者账户中,之后电话联系受害者,声称自己不小心将钱财转入了受害者账户,要求受害者返还。
受害者因不知账款为自身的贷款,信以为真,从而上当受骗。
二
三件事保护好个人信息
不少诈骗陷阱是通过盗取个人信息再对个人进行诈骗,做好这三件事,不让个人信息泄露出去,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1
不点不明链接和不明网站
点击网上测试、手机短信、社交平台的链接,并填写个人信息极可能泄露自身信息。遇到不明链接,千万不要点。
2
关闭隐私功能
通过微信上“附近的人”功能,陌生人可以定位我们的位置。
苹果手机系统中有“常去(重要)地点”功能,也会显示常去的位置,因此这两个功能最好关闭。
微信中的“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功能,也最好关闭,防止不法分子通过照片获取个人信息。
3
个人信息不乱晒
火车票、机票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含有个人信息,发在网络平台上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
发布带有位置信息的图片也容易暴露个人地址和生活圈范围,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三
大学生如何防范诈骗大学生怎么防范诈骗呢?六大招请收好!
01
不轻信退学费、奖学金、中奖、捐助等信息、电话,遇到此类信息和电话应该先向辅导员或老师核实。
02
不要单独和陌生人外出,和久未联系的老乡、好友外出时要告知父母、同学或者老师,并且保持通讯畅通。
03
门槛低,薪资高的兼职、工作必定有诈,不要轻信。
04
不要轻信所谓的“官方”,公安机关、司法机关都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
05
遇到同学、好友借钱,一定要通过视频或其他能核实好友身份的方式进行确认。
06
向不能确定真实身份的好友转账时,可以设置“2小时到账”或“24小时到账”,给自己预留处理时间。
四
5个反诈利器要收好
01
国家反诈中心APP
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后,记得要打开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来电预警和短信预警功能。
当接到诈骗电话和收到可疑诈骗分子发送的短信、可疑短信内容网址或安装可疑诈骗App应用时,可以智能识别骗子身份并提前预警。
02
96110反诈预警电话
如果接到96110来电,说明机主或其家人正在遭遇电信诈骗。
这时一定要接听并听取民警的劝阻提示,避免上当受骗。
03
12381涉诈预警短信系统
如果收到来自12381的预警短信,说明很可能正在遭遇电信诈骗。
04
一证通查
可通过在支付宝APP中搜索“一证通查”进入APP。
用户可通过APP,查询自己名下的电话卡数量,以防止因为被不法分子办理电话卡用于诈骗。
05
云闪付一证查卡
可以在云闪付APP中搜索“一证查卡”进入APP。
通过APP,可查询本人名下电话卡、银行卡数量,防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被办理了银行卡。
诈骗陷阱花招多,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才能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