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多发
不法分子不断升级犯罪手法
我们与诈骗也许就只隔一个手机屏幕
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全民反诈新格局中不可忽视的“角落”
那我们该怎样防范、怎样识破这些骗局呢?
小编在这里为你准备了一份“反诈指南”
一起来学习反诈知识吧!
01常见网络诈骗
2021年09月15日,石家庄某高校同学A在网上购买演唱会门票,添加对方微信后,扫码支付人民币1492元,后对方把微信拉黑,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类似购买演唱会门票等东西,要通过正规渠道,私人链接不可信。
2021年9月20日,某高校同学B通过"交易猫"虚拟产品交易平台出售一个“明日方舟”的游戏账号,并留了QQ。随后,有人在平台上表示要购买其账号,对方发来所谓客服链接让其验证,后其被客服要缴纳服务费为由,扫码支付六笔钱给对方,后对方又要求其继续转账,B感觉不对劲,后进入“交易猫”平台将多次缴纳保证金的事告知给了客服,经客服核实才意识到被骗,共损失人民币6315.96元。
警方提醒:网上交易要通过正规平台,不要相信私人链接和进行私下转账。
2021年9月21日,某高校学生C的老师微信联系他,因老师的一个朋友有急事需要C帮助一下,随后C就加了对方微信好友后,对方称遇到了麻烦,急需用钱,C轻信,通过银行卡转账一笔,共损失人民币50000元。后对方还让继续转钱,因之前的钱还未归还,C联系其老师后发现微信账号被盗,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微信、QQ等好友要求转账汇钱时,千万要与对方核实身份。
2021年10月10日,河北某高校学生D微博上收到一条中奖信息,称D是第三个幸运儿,让D抓紧时间回复,随后D通过微博联系对方,随后在对方的微博主页上购买一款指定网页的商品,就获得了一次抽奖机会,并中了一个苹果手机,但对方又以让D支付折现保价费用为由让其转账,张某相信,通过银行卡转账一笔损失人民币388元,现对方一直不发货钱也不肯退钱。
警方提醒:网上中奖不要轻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02疫情之下的新型骗局
受疫情影响,我们短时间内还将延续居家网课的形式。那么,在网络上我们会遇到哪些常见的网络诈骗呢?
1.好友发的盗号链接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很久不联系的好友发来“邀请你一起查看青春回忆录”“登记疫情防控信息”“登记学籍档案”等等的链接,不出意外就是诈骗。
警方提醒:诈骗分子会向受害人发送钓鱼链接,盗取他人账号,进而实施借钱等诈骗。
2.网课群中没有群备注的消息
总有一些头像草率、昵称是一串编号的新建qq号,混入学生的网课群,以“发专接本资料”“刷单”等噱头拉人进入一些禁言传销群,大家务必提高警惕,明辨是非。
警方提醒:诈骗分子会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使用虚假的名称、头像,非法收集个人信息。
3.冒充客服提出不合理要求
新型诈骗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冒充京东、淘宝的客服,乃至线上防疫工作人员。虽然诈骗犯身份伪造得越发难以甄别,但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则较好判断:索取手机验证码、要求开启屏幕共享验证身份、要求从非正规途径转账……这些显然是有悖常识的。
警方提醒:不轻信陌生来电和信息,不透露个人信息,不点链接不扫码不转账,不提供密码、验证码。
03防骗攻略
1.“刷单”是违法行为,不要轻信“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上“轻松赚钱”的虚假信息。
2.凡是平台上带有营销、钱款等性质的APP软件,不要随意下载。
3.谨防“献爱心”虚假信息,确认官方信息。
4.谨防客服来电退款理赔,确认官方信息。
5.网上亲戚好友借钱,与本人核实清楚。
6.克服诱惑,不参与赌博,不使用校园贷,不在不正规平台购买游戏账号、装备。
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验证码,银行卡号。交易选择正规平台,不冲动转账。碰到拿不准的事情,也可以拨打110或者96110进行咨询。
最后,小编再三嘱咐大家
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持理智
掌握防骗知识,增强反诈意识
坚决对诈骗说“不”!
别忘了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