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马院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2024年12月4日,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马德普受邀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在2号教学楼202智慧报告厅作题为《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专题学术报告。我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工会主席吴华出席学术报告会,并在会前与马德普教授进行深入交谈,为其颁发“客座教授”荣誉证书。学术报告会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学德教授主持,马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共同聆听学习。
马德普教授围绕“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主题,从“在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上中国思想界存在的误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成因”“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与不足”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和阐释。
马德普教授认为,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就,人们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越来越深,认同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在认识上仍然存在以下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虽然是独特的,但最终的结果与西方一致,即走向“同一的现代性”。一些学者认为现代国家必须是 “民族国家+宪政民主”;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不实行西方式的“竞争性选举和多党轮流执政”,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民主。马德普教授引用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一元现代性”普世观念所遇到的三个问题(错误的、不道德的、危险的)的论述,对这一误区的陈腐性观念予以了批判。第二个认识误区是:一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制度模式的现代性独一无二,而中华传统文化与之根本不同,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与中华传统文化“断裂”。马德普教授借用西方学者对“现代性”与“传统性”相互对立排斥观点的批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第三个认识误区是:一些学者认为中国道路的独特性主要是一些偶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的,不具有必然性,并因此否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和价值。马德普教授以中国现代化所处的“险峻的内外环境”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对照西方国家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种族屠杀、种族奴役和世界大战等巨大灾难与痛苦”为依据,深刻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历史必然性”。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马德普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而大家平时所熟知的“五大特征”,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具体特征,实际上说明了坚持中国共产党一党领导的客观必要性;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四个具体特征,实际上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把社会主义作为目标的具体要求和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区别。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了解其特征,还要知晓其成因。马德普教授认为,中国之所以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功,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适应了后发展中国家对强政府的客观需求,契合了超大型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整合与防止分裂的客观需要,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与中华文明特质的影响密切相关。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马德普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势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中国式现代化让中国避免了许多后发展中国家依附性发展困境,使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现代化的超越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避免了西式现代化带来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等祸害,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可能。
马德普教授认为,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不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重视和加以防范,主要是:与科层组织相关的官僚主义比较严重;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滋生的严重腐败及其难题;如何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维系执政党先锋队性质等。
郭学德对马德普教授的精彩学术讲座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是一场兼具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启发性的高水平、高层次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内涵丰富、观点新颖、论述深刻、逻辑严密、富有启迪,其中特别是关于对中国式现代化根本特征与具体特征及其内在成因的深刻分析,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优势和不足等问题的深入阐述,都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启迪。他希望马院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深入思考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问题的认识,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促进实现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教学目标要求。
学术报告会结束后,马德普教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行了学术交流座谈。
马德普教授系我国政治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曾任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现为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政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南开大学中国问题研究院”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政治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政治学》等杂志编委,《政治思想史》杂志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7部,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10余项,在我国政治学界具有较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小组 文:孙珂珂、蒋盼盼;图:李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