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思政课教师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2024年11月20日,我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原综合研究司及信息研究司司长刘应杰研博士,作《从数字化智能化看我国创新发展》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学德教授主持,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报告会进行深入学习。
刘应杰博士首先对必赢nn699net的数字化建设和智慧教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他从“世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与成效”“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对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释与分析。他指出,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数据已成为重要资源,智慧能够创造财富,谁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面走在前列,谁就能够赢得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未来。刘应杰博士以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ChatGPT”的出现为例,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其应用将带来经济社会的革命性变革,但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会对许多行业、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工作和个人隐私构成巨大挑战。
关于我国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与成效,刘应杰博士从我国科技创新大幅跃升、基础建设设施和工业制造显示出的强大实力、高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快速崛起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他以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智库报告《伟大的科技竞争:中国对美国》为切入口,对比分析了在六大关键前沿技术领域中,我国5G通信和清洁能源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具备发展优势的客观状况。同时他指出,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我国以华为、比亚迪、腾讯、小米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科技领军企业强势崛起,以其“发展快、高科技、创新性强”等突出特点,具备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证明中国在高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关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看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刘应杰博士强调,数字化智能化对我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重大挑战,正在重塑我国教育的未来走向和人才培养的新格局。针对此,刘应杰博士指出,数字化智能化使得知识越来越普及,并可以在瞬间获取知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平民化”时代,知识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教育和培养人才模式需要进行根本性变革。我们需要正视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乏创新型人才、教育与实际脱离等突出问题。他提出,第一,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创新创造性人才。通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培养造就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卓越工程师、科技领军人才等。第二,现代化教育更需要注重培养有文化的创新型人格。他强调,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教育和人才改革培养创新,既要有创新性思维、创新型技能,同时也要有创新性人格,教育应要注重人的文化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
郭学德对刘应杰博士的学术报告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是视野开阔、站位全局。刘应杰博士分别从中国和世界两个维度,深刻分析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成效和挑战,视野开阔、思维新颖、分析全面。二是内涵丰富、资料翔实。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用大量数据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论证,给人以生动感受和深刻思考。三是逻辑严密、思想深刻。报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严谨缜密。报告同时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思想观点,如高科技创新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中国要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在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现代教育需要培养有文化的创新性人格。郭学德表示,今天的学术报告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高端、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他希望思政课教师能够紧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势,积极参与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教育教学创新,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育成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小组 文:孙珂珂;图:李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