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深对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相关问题的理解,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水平。2024年11月13日下午,在2号楼202智慧教室,我院邀请中共河南省委党校顾绍梅教授作《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专题学术报告。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学德教授主持,我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报告会进行了聆听学习。
顾绍梅教授围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基本遵循”“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点任务”三个问题,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第六部分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阐述。
顾绍梅认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国家仍然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三农”问题,一是城乡融合发展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的根基,农民则是国家的主人。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角度来看,“三农”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1982年至1986年,党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至2014年,党中央又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措施,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顾绍梅强调,这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没有使用“三农发展”的概念,而是强调“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个新的重大战略决策。城乡融合发展旨在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此打破多年来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社会结构。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基本遵循,顾绍梅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县域作为重要切入点,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坚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等重要原则。
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点任务,顾绍梅认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在讲授过程中,顾绍梅教授运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深入阐释了中国“三农”问题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她介绍说,在世界上,加拿大人均耕地面积为18.18亩,美国人均耕地面积10.5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亩、户均耕地只有7亩左右。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户均耕地面积小于2公顷以下的农户,为“小农户”。由此可见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艰巨性。她认为,中国农业农村落后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农村传统产业落后。今后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奢侈农业”。她还列举了浙江等地农村所创造的“飞地抱团”模式,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等案例。
最后,郭学德对学术报告进行简要总结。他指出,顾绍梅教授所讲授的“三农”问题和“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顾教授的报告论述深刻、理论厚重、观点新颖、富有启迪。此次报告所研究的“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开阔了马院思政课教师的视野,深化了对“三农”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对于讲好思政课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小组 文:董泽;图:郭一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