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青马社团”的理论指导,强化对青年优秀大学生的理论武装,2024年10月,根据学校团委“青马社团”举办团课教育培训的工作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学德教授为团长,以班超、杨丽、杜明杰、靳朝南、王怡斌、范玉玲、张蕴、刘萌、朱子轩等老师参与的理论宣讲团,为学校“青马社团”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第五期理论宣讲。宣讲从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讲团共为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论宣讲10场次,受众学生1000多人。
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专题报告
郭学德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为题,围绕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主题、框架和主要内容,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系统分析解读。
郭学德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我们党和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关键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性文献。
随后,郭学德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主题、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围绕“为什么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如何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系统阐释。
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具体内容,郭学德从“总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分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的改革”“政治保障——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三个大的版块,进行了全面深入解读,其中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的“经济领域改革”,他分别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和深入解读。
最后,郭学德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重大改革举措有300项。希望同学们先学先知,并真正学懂弄通悟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专题报告
班超老师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为题,从“为什么改、向哪里改、怎么改”三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解读。
关于为什么改?班超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次重要的大会,此次会议不仅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动员,更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次全面部署,必将对今后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现代化强国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关于向哪里改?班超指出,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等多个层面,旨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于怎么改?班超强调了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他鼓励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把握好世界新格局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专题报告
杨丽老师的授课题目是《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她以文化包含的四个层面为导入,着重讲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
首先,她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形成过程和内在逻辑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次,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出发,通过“体”和“用”两方面的内容,阐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她认为,应结合这一思想的核心问题,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再次,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多重维度、原创性贡献和重大意义层面,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最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杨丽呼吁同学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投身文化事业,做好文化宣传,努力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高举改革旗帜,作答时代课题》专题报告
杜明杰老师的授课题目是《高举改革旗帜,作答时代课题》。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逻辑;三、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逻辑。杜明杰强调,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三重逻辑之间密切关联、内在一致。透彻理解历史逻辑需要提升到理论逻辑的高度和实践逻辑的广度,深度剖析理论逻辑需要重返历史、回归实践,全面阐释实践逻辑归根到底需要立足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
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述》专题报告
靳朝南老师的授课题目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述》。靳老师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中国式现代化展现新图景创造新形态、拥抱新机遇无畏新挑战、锚定新目标铸就新伟业”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从而帮助同学们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并鼓励大家积极进取,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加快社会法治建设 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专题报告
王怡斌老师以《加快社会法治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为同学们进行了专题宣讲。他首先围绕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关系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基于历史追溯的视角,详细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对法治现代化的艰难探索和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发展的概貌。其次,他通过介绍世界各国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特征之一的法治化,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相比,法治领域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不匹配、不相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进而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最后,他深切寄语青年学生,要不断提升法治素养,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七、《以文化自信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专题报告
范玉玲老师以《以文化自信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为题,从三个方面作了精彩的专题宣讲:一、文化内涵的厘定及相关概念的论述;二、文化自信的底气;三、以文化自信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范玉玲以《黑神话·悟空》作为课堂导入,从国家崛起看坚定文化自信,展现中国底气。她指出,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奋发向上的红色革命文化、承前启后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她带领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内容,深入分析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最后,范老师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复兴,就不会有真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学生要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八、《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专题报告
张蕴老师以《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为题,为青年学生作了一场精彩的专题宣讲。张蕴指出,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时代新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也显示新的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新的世界问题也将不断涌现。她强调,新时代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青年大学生,要立大志,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明大德,锤炼高尚品格、崇德修身;成大才,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练就高强本领才干;担大任,积极奉献,实干进取,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九、《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报告
刘萌老师的授课题目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新时代‘新’在何处?”“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首先,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她从近代中国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新时代,从历史和实践两个维度,论证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次,关于新时代“新”在何处。从三个角度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并列举大量鲜活案例,使同学们深刻理解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最后,关于新时代的意义,她从国家、社会以及国际社会三个维度展开,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深远意义。最后,刘萌老师勉励青年学生,要争做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十、《新思想领航民族复兴之路》专题报告
朱子轩老师以《新思想领航民族复兴之路——基于国家视角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为题,为青年学生进行了宣讲。首先,他以国家视角回顾了中国国家形态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程,为同学们阐释了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内在关系及其逻辑。其次,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科学内涵、历史地位三个维度,为同学们阐明了新思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引。最后,他殷切寄语青年学生,希望他们对于“国家”和“爱国”具有更为理性的思考,认清国家建设、发展的历史方位,不忘身份、站稳立场,在学习和工作中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小组:班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