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李瑞琴: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了不起!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1-20   点击量: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8年“智库丝路万里行”专题调研项目“中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跨国调研,与目标国政界、学界、商界及普通民众、青年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进行了深入、广泛、充分的交流。初秋的季节,美丽的自然环境,真挚友好的关系,让我们的调研,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尤其以下几个方面感受最深: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形成广泛影响,有力推动了双边和多边合作,未来充满期待

作为中国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和重要参与者,也是中国的关键合作伙伴。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友好关系,到各方面的经贸合作,再到人文艺术交流,无不展示出中俄两国正处在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上。2017年5月“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统计的成果清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中俄签署的各类协议项目占比很高,俄罗斯在用行动与中国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动力。共同的安全构想,共同的发展理念,共同的建设事业,这是课题组在研究调研中最深刻的感受。

俄副总理尤里·特鲁特涅夫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上表示,今天中国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主要外国伙伴。中国投资占该地区总投资额的7%。俄国与中国开展多方位合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自然资源开采。 总统顾问格拉济耶夫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局限于远东地区,俄方在这里看到巨大潜力,未来还可能出现完全新型的经贸合作机制、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已成为当前一系列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等的一个重要补充。

在文化交流方面,2018俄罗斯“中国文化节”,正如火如荼地举办。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应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基金会之邀,于9月11日至15日赴俄交流演出,开启“中俄友谊文化之旅”,成为2018俄罗斯“中国文化节”最醒目色彩。演出受到富有文学艺术传统的俄罗斯人的热烈欢迎。每当落幕之际,观众们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歌唱家多次谢幕加唱。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说:国家大剧院根据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小说创作的这部歌剧,让我很受感动。这虽然是一部中国戏剧,但其拥有俄罗斯的灵魂,具有俄罗斯的风格,充满俄罗斯个性。这不是世代流传且广为人知的那种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中国一种新的歌剧艺术。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俄间“五通”目标正在逐项展开。中俄政治高度互信、经济密切合作、文化深度交流,成为国际关系的典范,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更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实践平台。如俄专家季莫费耶夫所说,“一带一路”倡议将在俄中经济贸易关系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俄罗斯可在这一倡议框架内拥有优先地位。未来,充满期待。

第二,经贸和人文合作交流相得益彰,相互推动,正在结成丰硕成果

中国与白俄罗斯两国的友好关系有一个独享的表达:全天候友谊。2016年,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白两国元首决定建立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中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双方全天候友谊,携手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一全天候的友谊,目前正全天候展示着。

位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的中白“巨石”工业园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项目,是“全天候友谊”推动全天候合作建设的典范。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时表示,“将园区项目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2017年7月25日,白俄罗斯公布了新版总统令,规定给予入驻中白工业园的企业更多优惠政策,为企业入园提供更多便利并扩大招商引资范围等。在中白工业园区主楼前的巨型标牌上,用中白两国文字大写的“维护总统令权威,增强总统令意识,执行总统令规定,享受总统令特惠”。卢卡申科总统以这种特殊方式,关注和推动着中白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确,中白工业园区在快速发展,目前已有中国、美国、白俄罗斯和来自欧洲的近40家企业入驻园区。工业园区负责人介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在白俄罗斯,我们与当地专家学者交流时,他们都自豪地说,白俄罗斯是最先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白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科瓦列尼亚说,“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和平互利的发展促进各国共同繁荣,该倡议不是简单的经济合作观念,更包含了深刻的国际合作哲理。白俄罗斯非常认同这一倡议,是世界上最早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之一。

在明斯克,会说中文的白俄罗斯人,随处可见。在重要的公共场合,机场、火车站、大型商场,中文标示详细而齐全。经了解,白俄罗斯许多中小学已经在数年前就开设了汉语课程。许多学校把学习中文,放在教学重要位置。一些著名大学,汉语言系是品牌院系,培养了许多活跃在中白两国关系舞台上的使者。在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举行的“挑战与对策:中白‘一带一路’合作”中白智库研讨会上,担任同传的译员,都是白俄罗斯在校大学生。他们甚至没有来过中国,但完全能胜任中白语言交传、同传工作。汉语普及程度,白俄罗斯为“一带一路”欧洲沿线国家最高。

第三,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国家自豪的举措

在乌克兰基辅市,课题组访问了乌克兰科学院、乌克兰汉学家协会,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信息与技术研究所。汉学家协会会长基克腾科指出,乌克兰是欧洲最早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2013年就表明了立场。这是乌克兰引以为骄傲的。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长弗拉基米尔·奥梅利安在9月10日也表示,乌克兰是最早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乌克兰的目标是成为欧亚货物运输枢纽,为此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提升该国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

无论是乌克兰还是白俄罗斯,响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孰先孰后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在实践中推进。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目标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高度认知。

由于近年乌克兰政治局势不稳定,乌克兰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没有得到实质性启动。基克腾科会长说,乌克兰渴望与中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关系。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0月,乌克兰东方研究院、汉学研究所将举行相关的圆桌会议,学习和研究中国经验。乌克兰学者还由衷赞赏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为乌中友好与加强经贸合作,做了许多的工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在中国驻乌使馆的帮助下,乌克兰东方研究院出版了《中国·乌克兰》杂志,不定期地介绍乌中两国大事。对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情况,该杂志做了数期特刊。基克腾科会长将刊登有中共十九大盛况和习近平主席会见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照片的杂志,做了认真的介绍并赠送给我们。他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个概念来源于周恩来时期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着很好的远景。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信息与技术研究所奥尔加·卡别耶娃研究员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有吸引力。只是由于近年来乌克兰政局不稳定,政界无暇顾及经贸合作和发展。她表示,作为了解中国的乌克兰学者,她会努力呼吁并提出建议,向中国学习,加强合作和交流。也希望中国学者多提出一些如何加强两国实际领域合作的建议。乌克兰非常需要。

在明斯克,我们遇到了一位来自顿涅茨克的年轻姑娘。由于她的家乡尚处在不稳定状态,许多人离开了那里。她持乌克兰护照在明斯克工作。她学会了中文,为当地中国企业做一些翻译事务工作。她的母亲也离开了家乡,投奔在莫斯科的亲戚,找了一份工作得以养活自己。由于居住在不同的国家,她和母亲不知什么时候能见上一面。她告诉我们,她很愿意和中国人共事,中国现在很强大,发展很快。学习中文,找工作有优势。我们能够看出,在她真挚的微笑下,有着淡淡的忧伤。这实际是乌克兰人民渴望稳定、渴望发展而不得的一种普遍的情绪。所以,乌克兰人民渴望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更多的是看到友好合作将带来的稳定和发展的前景。

第四,“中国现在很了不起,非常想去中国学习”

在调研期间,还有一些意外随访,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

位于乌克兰西部的边境城市利沃夫,有着厚重的历史,又充满了活力。阳光下的街道,人来人往,有不少是国外的游客。我们一行走着,意外听到一声“你好”的问候。异国他乡,听到了国语?是当地利沃夫居民,似乎看出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攀谈起来。几位年轻的女士,还有一位中学生,告诉我们,她们是中国文化爱好者,希望和我们交流。她们的中文表达自如,并且令人意外的是通过电视学到的,通过在互联网上看中国的电视新闻、中文电视剧学习了中文。当问及为什么要学习中文时,她们回答,中国现在经济发展的很好,中国人来我们这里开办企业、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学会了中文,能够做一些交流,也就得到了一份工作。交流许久,她们表达的最多的是,“中国现在很了不起,非常想去中国学习!”

也是在利沃夫,一位年轻人手臂上赫然纹着一句中国成语:大器晚成。和他交谈得知,成语已经纹在手臂上5年之久,虽然距离遥远,对中国了解的并不多,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汉字的方块形状,有着自然的兴趣和爱好。并希望有一天能够来到中国学习旅游。

在俄罗斯,一位观众观看了中国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展示了歌剧海报和观看演出时的多幅精美照片,并配上了长长的文字说明。在结尾中这样写道,“我很喜欢中国的文字,出现在演出时的字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演出大厅里的观众都站起来鼓掌!中国音乐家精彩的表演,更教我们热爱祖国。”

在白俄罗斯边境城市布列斯特,傍晚主要街道的人行道上,摆满了正在出售鲜花、水果和蔬菜的小摊位。一位老人正帮助妻子销售水果。我们上前购买了水果,并询问,是否了解中国。没有想到,这位年过华甲的退休海军,对中国很熟悉。他说,虽然没有去过中国,但经常能从新闻上看对中国的介绍。他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很有了解,并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白友好关系的发展,以及白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抱有很高的期待。我们一起合影,并互留下联系方式。当时,他家刚刚换了座机电话号码,一时想不起来,就打手机给在外地的儿子。问到确切的号码,认真地写在纸上,交给我们。

也是在布列斯特,向一位老奶奶问路,当知道我们来自中国,她拖着蹒跚的步伐即陪同我们走了10多分钟,引领我们到达地点后,她再返回。告别前,她真挚地表示,很向住中国。看她的年纪和现实遥远的距离,她来中国的可能性很小,但老奶奶殷切的目光让人感动。

点点滴滴的经历,看似平常,却不平常。在这些尚不发达、甚至地处偏远的中小城市,中国人的足迹并不常见,但中国的形象,对于他们并不陌生。中国正在以“一带一路”倡议等有效而富有创造力的方式,推动世界建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担当,影响着世界,也重塑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了不起”,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频率最高的表达。

(李瑞琴,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部副主任,研究员)

网络编辑:岚河水

(转自: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必赢nn699net马克思主义学院

电话:0371-62488669

邮箱:506440179@qq.com

地址:必赢nn699net2号教学楼

Sias.edu.cn版权所有;    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提供技术支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