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两个机制”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党建参阅2022-12-08
作者:俞桂海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工作重心下沉。强化社区职能作用,提高社区工作活力,对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基层群众的各类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我们要大力坚强社区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进一步整合、激活基层社区治理力量,建立健全“两个机制”,着力打通基层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提升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水平。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下沉基层的长效机制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是新时代加强基层治理、应对风险挑战、更好服务群众的必然要求。下沉党员干部作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要切实端正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工作中,真正“沉下去”,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断走向深入,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要不断强化“心入基层”“主动服务”意识。党员干部下沉基层要牢固树立“民有盼、我有为”的服务导向,自觉服从工作安排,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杜绝形式主义,整治官僚主义,强化问题意识,深化基层党建引领的系统性建设,找准社区居委会、网格组织、小区业委会、楼栋、院落等基层治理的切入点,提升基层服务多样化与服务质量标准化,使党员干部真正“沉”到基层,真心实意为基层群众服务。
要全面落实“双报到”制度。探索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纵向由党组织层层领导、横向由志愿服务队集中带领的基层社区治理网格,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切实将各级机关党员干部与社区共建的组织资源、服务力量等常态化下沉到位。党员干部要自觉深入街道、社区走访了解群众的诉求和生活状况,帮助、协调和建立健全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间的合作机制,形成基层党员“以老带新”的良好氛围,规范社区服务,实现社区党建与基层自治高度融合,着力打造党建引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基层社区“诉求—会商—处置”有效机制
切实提升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实效,需要以战略眼光谋划基层社区工作,整合和优化社区组织、资源、事务、服务等要素,建立健全基层社区“诉求—会商—处置”机制,从而让居民感知党建工作的“温度”与“热度”。
建立健全基层社区治理的群众诉求反映机制。要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干部“足印社区、心挂户户”的引领作用,以打造特色社区党建工作品牌为抓手,着力畅通群众诉求反馈渠道,组建和规范“党员工作室”“党员调解室”“党员服务室”“民事纠纷热线”等群众诉求反映平台,将党组织的“触角”因地制宜地延伸到街巷、小区、楼栋,将党的工作辐射到户、服务到人。
建立健全基层社区治理的问题会商机制。牢牢扭住解决社区问题这一“牛鼻子”,调动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充分发挥作用,把党建引领、制度规范等整合到会商机制中,特别是要应用好已有的诸如“周一议事日”“圆桌议事会”“网络说事”等自治平台,着力构建“街—居”社区会商的系统网络。
建立健全基层社区治理的问题处置机制。强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开设线上、线下问题处置平台,建立、完善各治理主体间的合作“联动”机制,创新为民服务、便民服务途径,推动形成人各有责、人尽其责的多元协同治理合力,将解决群众问题的“毛细血管”深入千家万户,及时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将问题处置在萌芽阶段,使基层各类治理力量能第一时间介入、群众诉求能第一时间回应,着力打造基层社区治理的“微堡垒”。
[作者系古田干部学院(福建省龙岩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干部教育教研部部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