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原英才计划”-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副主任委员。
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博士师从于我国著名的肝病诊治专家郑树森院士,博士后导师为阚全程教授。
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等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5项。担任HBPD INT(IF: 3.355) 编委、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IF: 34.92) 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中科院2区,IF:5.99)客座主编、Analytical Cellular Pathology (IF: 4.133) 客座主编、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IF: 6.081) 客座编辑、Frontiers in Oncology (IF: 5.738) 客座编辑。
已发表SCI 论文94篇,第一(含共同一作)或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IF: 32.09)、Gut (IF: 31.79)、Mil Med Res (IF: 34.92)、Adv Sci (IF: 17.52)、Genome Med (IF: 15.27) 、Small (IF: 15.15)等发表SCI论文55篇(IF>15论文11篇),总影响因子超400,总SCI引用超1600次。会议特邀报告1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编专著4部。荣获河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河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河南省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第21届国际肝移植大会“青年科学家奖”、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和肝病的创新诊治研究、人体微生态临床和基础研究。率先阐明新冠肺炎患者口腔菌群、肠道菌群和脂质组学特征,建立辅助性无创诊断模型(Gut 2021);完成新冠肺炎康复者多组学特征随访(Mil Med Res 2022);发现基于口咽菌群标志物可以区分出新冠疑似患者中的确诊患者,并鉴定出新冠感染临床指标相关的口咽菌群标志物(Adv Sci 2021);率先发现阿兹夫定片治疗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有效缩短病毒核酸转阴时间(Adv Sci 2020),研究成果由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和推广,获得中国(2020L00015)、俄罗斯和巴西(俄罗斯联邦卫生部第20号许可和巴西第1,222号决议)等国家的三期临床试验批件,已完成了全球多中心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CDE)的批准上市,是中国首款抗新冠病毒小分子口服药,于8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将阿兹夫定片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改写新冠肺炎的治疗指南;基于肠道微生物组建立了肝癌的早期、无创诊断工具,实现了跨区域验证 (Gut 2019),入选“2019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年度十大进展”;通过微生物组和宿主转录组的综合分析揭示了肠道菌群与HBV相关肝细胞癌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Genome medicine 2020);首次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纳米治疗药物,通过级联反应,实现化疗/化学动力联合治疗,协同抗肝癌 (Adv Mater 2020),阐明人参皂苷纳米化抑制肝癌的作用和机制(Small 2019);共同一作发现曲美他嗪可显著降低乙肝相关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Adv Sci 2020),该成果已获得美国FDA授权的孤儿药地位,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治疗肝衰竭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