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博览
甘为民仆做“补丁”

甘为民仆做“补丁”

——董必武的家书

2023年07月11日08:3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甘为民仆做“补丁”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投身革命后,在聚少离多的情况下,面对家人和亲友间的方方面面,董老通过一篇篇家书惕励自己,教化家人。

对自己:甘为民仆耻为官

“我好比一块补丁,哪里有洞洞,党要我去补,我就去把它补起来。”这是董必武在家书中写下的一句话。董必武德高望重,备受尊敬。但他从不以老自居,恃功自傲,而是甘当民仆,自比“老牛”。

读马列、学毛著,不断用导师、领袖的革命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是董必武的一贯风格。“五篇六本相连读,学习当如卒过河。”1972年2月,春节临近之时,董必武在其《偶成长句一首》中吐露心声,激励自己,慰勉家人,这年他87岁。

1950年2月,侄儿董良埙从武汉来信,反映家中生活困难,同时,想请叔叔帮他从供给制换到薪水制的单位工作。看到信后,董老深夜以一封长信回复。其中写道:“你和良新原来在家中是失业的,要我介绍才找到一个工作岗位,是供给制,你们都不满意……要解决家庭生活困难问题,一般的只有靠发展生产,大家都要从事生产。”在谈了要立足现有岗位,努力工作后,董必武对侄儿正言说道:“我能对你们帮助什么呢?我现在应当忙的,不是单想着我们自己家中怎样生活的问题,而是怎样组织全国工农军民人等生产的问题;是怎样解决几十万几百万灾民的生活问题……把一个个人家中生活问题和我上面所说的诸问题相比较,你们就知道家中生活问题是渺小不足道到如何程度了。”在董必武的教育帮助下,良埙、良新后来回乡动员和组织家人及乡亲开展生产自救,克服困难,改善生活。

1968年12月初,同为“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去世,董老沉痛悼念。在其《挽徐特立同志》诗中开头便道:“晚节全持好,堪为我辈师。”短短十字诠释了董必武怀念故友的真诚和敬重兄长的谦卑。

董必武除自我反省,还主动接受监督。1960年12月4日,董必武在给女儿良翚的信中写道:“你说我的性子太急,也说得很对,我不仅性子急,对人的态度也过于严厉,有使人不敢接近或接近而不敢尽其词的地方。……参加共产党以后有些改变,但病根没有完全去掉,有时复发,你这次揭发我这毛病,我下决心改。你遇见我旧病复发时就提醒我,总会改掉的。”

待妻儿:亲情浓郁严要求

董老的爱人何莲芝,是位1933年入党的老红军。何莲芝同志51岁生日,董老以诗吟怀为老伴祝寿:“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草。莫忧儿女事,常笑偕吾老。”1965年11月中旬,董老去广州休养。抵达后的第二天,就给“莲芝同志”写信。在通报了途中看到听到的“农业收成比去年好”等情况后,关切地询问“你咳嗽好些没有?小胖温度减低了吧!……良翚要她今后多到家里看看你”。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老伴的关心和爱。而在调资调级方面,董必武则是严格要求。1956年,国家机关干部调资时,人事部门考虑到何莲芝资历深,级别低,单位拟定给她提级加薪,董必武没同意。还特地找有关同志说,还是先提别的同志吧!

董必武从不允许孩子们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影响谋私利、搞特殊。1957年12月24日,董必武给正在读书的女儿良翚、儿子良翮去信时写道:“妈妈要良翚用钱记账,不简单是怕你多花了钱,而是要你胸中有数,并借以了解物品在市场上的价格。这样做,养成习惯,你们将来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要用钱的时候,就会从实际出发,不至于专从需要出发而要顾及可能了。”

大儿子董良羽,1957年考入哈军工,1964年3月,专攻雷达专业即将毕业的良羽,收到父亲一封题为《祝羽儿二十七初度》的家书。信中写道:“生日不相聚,家人总念之。世情重骨肉,吾意别公私。学得尖端到,何妨旦暮离。一将分作二,此理切须知。”这首五言律诗,既表达了父亲在儿子生日之时的祝贺之意,又传递了父亲对爱子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殷殷嘱托。

1969年,良翮面临下乡务农。董必武态度鲜明:“干部子女不能特殊,良翮还是下乡插队去。”按照父亲要求,良翮和妻子顿云润一起报名下乡,双双决心“做一个普通农民”。董良翮一干就是10年,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念亲友:关怀呵护不越线

茅庐虽小,重在家风,和在人心。董必武父辈兄弟8人,兄嫂也好,弟侄也罢,但凡来信,或早或迟,董必武都会回复。

1942年9月间,正在重庆参与国共和谈并开展统战工作的董必武,收到胞弟董贤钰(又名觉生)的一封家书,他很快以《喜得觉弟书及七律一首依韵答之》回复道:“乱离人似九秋蓬,一纸飘然寄自东。且喜亲朋多甚健,惟闻吾弟尚微聋。坚持敌后斯为贵,教育青年更是功。我岂为名频浪迹,故乡回首月明中。”字里行间,思乡念亲,饱含深情,令人感动。

堂哥董贤琨因病去世,其妻孙氏独立抚养两个孩子。1949年初,红安城被炸,家中房子被毁坏。当嫂子写信告知家中相关情况后,刚刚病愈的董必武专门回信。时隔数月,大嫂家中接连出现状况,董老非常关切。他在给“良俊侄”信中写道:“今年大旱,你们母子都患病,我们很焦心,不能帮你的忙,渡过今年的难关。兹特寄上人民币贰拾万元(那时旧币一万元相当于人民币新币一元)给你母亲用,请转交为盼!问你和你的母亲及其他的人都好!”

大家庭里,董必武对每个人都关心。他的原则是,对于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的鳏寡老人,自己手头再紧,都设法予以帮助;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晚辈后生,则要求他们自食其力;对于试图利用他的地位影响开后门、搞特权、走捷径的则一律拒绝。

堂弟董献之是个从封建社会过来的旧式知识分子,在同辈人中董必武与之通信最多。“你在商业厅工作也参加生产,这对于你是很好的锻炼。每日适当挤出点时间来看革命的书籍……你又参加到革命队伍里来了,要好好学习革命的思想和作风。简单一句话就是学习脚踏实地的工作和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的作风。”1950年5月8日,董必武给“献之弟”的信中如是说。在董必武的教育帮助下,董献之后来成为湖北省参事室参事。

(摘编自2020年12月18日《学习时报》 朱广联/文)

(责编:刘圆圆、万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