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各位同学,我们今天的活动现在开始。今天比较轻松,因为演讲者是我们自己的校友,而且还是一个很年轻的校友,我们的王梦晗校友。她的基本情况大家都知道,是我们对外经贸大学本课毕业,成绩综合排名第一,又获得过美迈斯特等奖。这两个就很难做到,今年她又得到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接收函,即将到那边去读书。今天请她来和师弟、师妹们谈谈她的成长体会,很多情况相信大家都会很感兴趣的。下面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她。
王梦晗: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王院长和阎老师给我这个机会,来这边和大家交流。同时也非常感谢大家在周六的晚上牺牲自己的周末时间来这边,尤其是我刚才听一些师妹说,今天晚上还有王力宏的演唱会。非常感谢大家今天能够来。
我刚才在下面已经被一些师弟、师妹围着,经历了一轮让我冒冷汗的问题了,我发现师弟、师妹问的问题非常专业,知道今天我很难糊弄过去了。
刚才王院长已经讲了我的基本情况,我是04年入学,08年毕业的。我想大概了解一下今天在这边的同学。研究生的同学麻烦举一下手,大三大四的同学举一下手,大一大二的同学。好像大家人数都还挺平均的。我今天不打算一个人在这上面讲很长时间,我比较倾向于我自己讲得稍微短一点,大概和大家说一下我在大学四年间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比较简短的感受。尤其是基于刚才和师弟、师妹问答的经历,我想留更多的时间给师弟、师妹问问题,解答大家最想知道的东西。
我今天在家里一直在想,大学四年有什么东西可以和大家说的,想了想,大一大二大三好像就是在学校上课,参加社团的活动。如果从现在的角度回头看,大学四年当中有三样东西对我以后的工作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一个是法学院课程的学习。这一点要有意识地抓紧,尤其是我们有很多双语的课程是其他法学院没有的。而且院里同学各方面的素质和水平都非常好。毕业后我发现,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可能是你成人之后,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能力之后非常宝贵的一段可以以学习作为主业、好好多读书、加深自己的知识深度的时间。我现在有一点遗憾地是,在大学四年期间有很多的社团活动把我的注意力分散了。大学毕业工作之后,我反而进入到了一种“我知道我想学习什么,该学习什么,但是我没有时间去学了”的状态。尤其是如果在律所工作,个人时间被工作挤占地很严重,经常会后悔在大学的时候没有沉下心来好好读一读老师推荐的很多专著,而大学时期正是最好的学习的时候。在大学期间,无论是为了提高法学素养,还是之后为找法学相关工作作准备,都应该关注立法、司法方面的进展和变化。这些对于我们了解现实社会中的法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以后去参加律所的面试时绝对会被问到的东西。
我们学校社团活动水平非常高,社团数量也很多。我在学校参加的社团也很多,比如英语协会、广播站、电视台,还有一个叫TA的。因为学校有这样一个氛围,大家都很积极地参加社团活动。我在上TA课的时候,给班上的大一学生做了调查,最多的一个参加了7个社团。而我自己也感觉到精力被分散了。从大二开始我退出了很多社团,只专注于其中的一两个,现在看来的确效果会更好一些。
从大三下半学期的时候,我终于有些东西可以和大家分享了。当时我们能申请的律所奖学金有两个,一个是美迈斯奖学金,一个是众达奖学金。因为我在美迈斯工作,对这个奖学金了解较多,非常鼓励咱们同学去申请,去争取。现在据我所知法学院又有了一些其他的奖学金。参加这些奖学金的评选,不管最后有没有获奖,参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因为在评奖过程中,你真的可以跳出平时法学院同学的圈子,去和一些顶尖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和合伙人和其他法学院的同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交到了很多非常好的朋友。相对而言最后的结果倒不是最重要的。
参加完这两个奖学金的评选之后,因为拿了美迈斯奖学金,我有机会到美迈斯实习。在那之前我先在一家中国律师事务所方达律师事务所实习了三个月。那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能够进入到一个律所里去工作。那三个月中我觉得特别开心,也奠定了自己要进入律所的决心。现在想想,当时做的都是什么事情呢?我实习的第二天,合伙人给了我一个20页的文件,和我说客户要求第二天早上就要翻译出来。而律所标准的翻译时间是一页一个小时,审阅翻译一般是一页半个小时。我一直翻译到第二天早上10点,给合伙人发了过去。经历了这个事情后,合伙人对我的印象很深。有一次我晚上回校已经到了学校西门,被一个电话叫回去所里。那时候我们要做一个尽职调查。当天晚上我需要对差不多20本的贷款协议根据金额及条款规定进行分类。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的情形,20本协议都铺在办公室的地上,我趴在地上一个一个地分类、贴不同颜色的。一晚上之后,满手都已经是纸划出来的伤口。为什么经历了这些事情,我还想去律所呢?因为我觉得在学校里学的东西还是在纸上,而在律所就变成了各方之间相互博弈的东西,非常有生命力和活力。尤其是参与一些登上报纸头条的项目,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当中,非常有自豪感,哪怕只是审阅、总结一些贷款协议之类的最基础的工作,也觉得非常有价值。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观察身边不同资历背景的律师,我觉得能够看到律师这个职业的前景,只要你肯干,能吃苦,能学习,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职业上升趋势,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投身其中为之奋斗的职业。
本科毕业之后我进入美迈斯工作。刚才有一个同学已经问到我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律师转做公司法务之后,是不是还叫associate?”我刚进美迈斯时,由于刚本科毕业,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外国法学教育背景,不是associate,也就是律师的职位,而是叫做legal consultant。对于这一职位不同的律所有不同的叫法,比如legal assistant, paralegal, PRC adviser,等等。工作的内容相对偏基础一些。如果有同学在律所做过Intern,应该知道最典型的工作有打咨询电话,检索法规等等。真正上手写法律文件的机会不是很多。有同学问,在律所工作是不是都是paper work,大量重复而没有意义?真不是。可能大家会觉得开始时做的事情没有那么高端,但每一位律师,即使现在已经是非常资深成功的律师,在他职业最开始的时候也都是从基础做起的。如果没有查过法规,哪怕做到了资深律师,也不会了解法条法规中的逻辑。如果你没有打过咨询电话,你不会知道法规文字在实践中会有多少不同的理解。如果没有大量的基础文件的案头工作,你不会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这么写,那个地方为什么有这个符号,那个地方为什么要大写。我记得我写过一个文件,交给了带我的律师之后,他大概翻了翻,准确地挑出了一个句号后面空一个格的地方,而那个文件的其他地方句号后面都是空两个格的。我后来用Word搜索了一下,只有那一个地方空一个格。我们常说资深律师的眼力又毒又尖,这是需要很多年的资历和经验积累才能达到的。很多的律所里会有“几年级”律师的说法,这说明了律师这个职业是非常讲究经验累积的。
曾经有很多同学来问我,毕业之后先工作还是先出国读LLM,学位和经验哪个比较重要?我的感觉是,在律所的环境中,因为是私人业务,管理层都是很务实的,如果是一个用一年时间读了LLM的人和一个工作了一两年比较有经验的人,哪个会更被看重?这个是不好说的。也许像我的爸妈会觉得一些政府部门或者国企会特别看重学历,有LLM和只有学士学位特别不一样。但就我的感觉,仅限于在私人律所的环境中,还是会总体都是你的工作能力和经验。一个有经验的本科毕业生,和一个没有什么经验的LLM,到底他们会更看重哪个,并不是一个马上能够回答的问题。当然,也有律师事务所只招硕士生,毕竟有多一两年的知识的积累,人会更成熟一些,在硕士一两年期间接触到的事情和经验也会更多。具体到每一个个人怎么走,是和个人的情况非常相关的,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我在美迈斯工作的两年中,可以说很不幸地,也是有幸地经历了最近这几十年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我08年进美迈斯,从下半年的时候开始所有的律所一片萧条,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业务。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蛮高兴的,因为不用加班了,可以休息休息。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市场上各种传闻就出来了。从08年下半年开始到09年上半年,大部分律所都采取了裁员或者休无薪假期的方式。我自己也经历了一个心路历程。在09年春节前后,真的是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想如果明天被裁了怎么办?当时被裁了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没有律所在招人。09年3月份所里的确裁了一轮。但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幸运。对于很多咱们这种人生经历的同学来说,很难说人生中经历过什么挫折,或者体会过为自己的生计担心的感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真的有这种感觉后,我反而就很想开了。那些不幸被裁的人,其实和他们的工作能力没有关系,就是他们做的业务,比如说上市,现在没有上市业务了,老板就让你走了。其实到最后再看,大家都挺好的。哪怕走了,出国读书,再找一个律所,也都有出路。可能当时心里会很难受,但是过了几个月之后,大家还是各有各的精彩。在这个事情中我看到,大的趋势在那里,个人是很难不受影响的。比如说同样的一个人,在我找工作的这一年,奥运会之前市场确实很繁荣,很容易找到工作。但同样的一个人,迟了一年的时间,类似的工作就没有了。个人很难在大势前面能够扭转,我也看到了那一年一些师弟师妹在那么难的市场条件下,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这样的经历,过两三年再看,是一个幸运的事情还是一个不幸的事情也很难说。
在美迈斯工作了两年之后,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瓶颈。我主要是被分配在偏重于FDI的业务,工作重复性比较大。我想拓宽我业务的范围,作为一个律师来说,我的市场竞争力也会更强一些。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在工作两年之后,我在2010年8月换到了现在的高伟绅律师事务所。这是一家英国所,和美迈斯是有一些不同的。高伟绅内部没有Associate和Legal Consultant的区别。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进入之后,会先做两年的实习律师,6个月换一个业务部门岗位。两年四个岗位之后,再和合伙人坐下来商定一个以后要做的业务范围。我觉得如果我刚毕业的时候,能够有这么一个机会,在不同的业务组中经历一圈的话,对于一个刚毕业的没有工作经验的新鲜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它让你能够充分地接触各方面的业务,最后定下来一个你自己觉得更感兴趣的、更适合你的业务领域。
我在高伟绅目前工作了两年的时间。我个人觉得这两年是我成长最大的期间。在高伟绅,两年的实习律师之后会升为Associate律师,会有机会接触到更高端的工作内容,起草一些比较重要的交易文件,和客户开会,参加谈判。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是自己学到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人的潜能和极限就被不断地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来了。
刚才有同学问了我一个问题,在律所辛苦吗?工作强度大吗?说不大是假的。至于工作强度有多大呢?我也不想说太多细节。但大家要意识到,律所是提供服务的职业中介机构,在市场上争取客户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主要做的业务是私募股权投资,我们的客户都是有名的私募股权基金。在这些基金里的人都非常地聪明、高效、有丰富的商业经验和良好的教育背景,比如哈佛商学院等等。他们非常专业,要求非常地高。这就要求律师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法律的手段帮助客户解决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这个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具体的我不在这里多说了,大家都有很多的同学、师兄、师姐在律所里,可以具体地再了解。
很多师弟师妹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律所喜欢招什么样的人?我曾经跟外所专门负责招人的HR聊过这个问题。一般这种外所看到一份简历,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学校出身,这一点咱们法学院是没有问题的;第二是学习成绩,比较传统的律所对学习成绩还是比较看重的,可能不一定要是第一第二,但是总不能靠后;第三是英语,刚才有同学问我,英语到底有多重要?我认为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在外所里,不同的业务可能用到英语的程度不同,但基本上英语是我们的第一工作语言。我为申请国外学校去考托福,因为加班其实都没有什么时间去复习。等我去考的时候发现不用复习,因为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为托福做准备。托福就是听说读写,我每天也是听说读写。开电话会的时候,听各方争论、谈判。我们要不停地引导、提问、解释、总结。这就是托福口语考的东西。读的方面,在律所有时一个英文件上百页,你需要在一两个小时之内翻下来。我们最后的工作成果也是写出来的英语的法律文件。英语对于做涉外法律业务的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这些硬性条件外,还有一些素质是比较看重的。大多数的律所都不会通过一个简历和简短的面试就给你工作的机会,一般都要经过3到6个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真的能够看到很多的情况和问题。律所需要律师具备的素质是在压力非常大、工作强度非常大的情况下以很高的效率和准确度来完成工作。要求整个人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要非常强,这往往不通过实习经历是看不出来的。还要看你这个人的个性是不是和同事能处得来。我们经常说,我们和同事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多,经常每天十几个小时都是和同事在一起。能不能在这个团队里和大家交流,能不能有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律师的团队是一个职责分工特别明确的团队,每个人各司其职,每个链条都不能松。如果不是每个环节都能和其他人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工作的困难就非常大。这是律所比较看重的东西。
在工作快四年之后,我终于开始准备我的申请了。我之前有两次推迟了申请出国。一次在本科毕业的时候。虽然我知道迟早是要出国读书的,但当我当时有考虑过之后还是放弃了。主要是出于几个原因。最重要的是经济原因。出国读LLM一年需要50万到60万,现在人民币升值之后,也是要50万左右。这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基本上就是家底了。哪怕是稍微好一些的家庭,也是一大笔钱,所以一定要考虑投入产出,到底值不值得为一个不那么明确的前景花父母这么多钱。中国的父母是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情的,但是我已经成年了,有没有必要让父母把这么多年辛苦的积蓄掏出来?现在在国内医疗和其他方面也不是很有保证,父母年纪也大了,我觉得挺不忍心的。从经济的考虑来看,投入产出的比例不是很好。第二点,本科生直接申请LLM的话,很难升到特别好的学校。美国排名前六的学校,耶鲁是只招学术型人才,每年在中国会招一至两个研究生毕业生,而且要已经体现出非常强的学术潜能。哈佛每年招十到十五个人,每年都会有一到两个本科毕业生,但这个几率太小了。这也是符合哈佛的多样性的要求,什么背景的学生都要招一些,这不是一个现实的几率。斯坦福有三个LLM项目,每个项目只招二到三个中国人,去年一共招了六个中国人,今年可能是六到八个。斯坦福一定要求有至少两年的工作经验。如果没有的话,基本上他们是不会理会你的申请的。他们的感觉是,LLM是一个进阶的学位,如果你没有工作经验,他不能信服你有这么一个基础。在和斯坦福的电话面试当中我也发现,他们的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工作经验以及他们在工作当中的思考和对法律和法律事件的理解和领悟。他们理想的状态是把一群有工作经验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交流贡献各自的经验。他问了我很多关于中国的主权基金、中国的国有企业和中国的立法、执法习惯的问题。他们对这些东西非常看重,认为学生不仅是来学东西的,也是要有自己的贡献的,世界各地的学生在一起,大家可以互相交换学习。从现实的几率来说,招本科生比较多的是NYU,我们有师弟是拿到奖学金的。NYU项目非常大,能够有很多的名额给本科生。总体来说,从现实角度来看,我觉得如果本科毕业直接申请,申请到好学校的几率不是特别大。还有最后一个考虑,如果本科四年直接出去,LLM是非常短的学位,上课的时间可能是九个月左右,在美国大概待一年左右的时间。大家想一想,相当于从大二到大三,真的是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如果没有工作经验,我的心智可能不会那么成熟,把握机会的能力也不会那么好。是不是工作几年之后,有底气、有经验、攒点钱,到美国会更好一些?我当时就选择了去工作。
两年之后我换了工作,当然不可能换到一个单位马上就走。所以换到新律所之后,又把申请出国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一般来说,在律所工作的会在毕业满三年出国读书。我是四年,迟了一年。两年的也有,但大体上我看到的三年的比较多。这是我现在所了解的一个情况,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今天我想说的就是这些,我特别想听听大家有什么问题。我是从事外所这个工作方向的,所以对这方面会了解得更多一些。咱们学院的同学就业的去向是非常广的,也不一定是进外所、内所。我个人感觉外所的工作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状态,会非常的累,对人对工作的投入要求会非常高,并不一定每个人都适合。这个不适合不是说明你的能力不够,而是性格特点、个人素质可能并不是突出在这个方面。我在方达实习的时候,每天宿舍里的人还没有起,我就已经走了,她们都睡了我还没有回来。我宿舍的一个同学说,看到你这样,我这辈子绝对不进律师事务所工作。她很子解自己的性格,之后努力考上了公务员,进入银监会。所以性格和你想要什么东西决定了你这个人选择做什么。不同职业选择的优点和缺点都在那里,就看你想要什么。
今天和我讨论的师弟师妹,能看出来他们问的问题是接触过相关的信息,而且自己是有思考的。我最害怕的情况是,曾经有一个师妹告诉我说不知道想干什么,她说:我爸想让我出国,我妈觉得国内比较好,我阿姨说什么什么的。我问她你自己想怎么样?她就愣了,从来没有想过。在大学期间,一个是知识的积累,一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锻炼自己独立思考、为自己做决定的能力。我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当时学法律是由自己的决定选择的,一些人可能是由父母决定的。可是到了大学之后,我们生活的环境和做决定的因素已经不是父母能够理解的了,他们想为你做决定也已经很难了。比如说我父母就一直不知道我的工作是做什么的。我有一个朋友在公关公司,他的父母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解释了半天说,那你就是在街上发传单的吧。决定都是需要自己做的,要在大学这几年中搞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为自己做决定。你可以通过一直由自己做决定,把生活不断地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转过去。
法学院的女同学比较多,可能之前考虑过的一些事情和我曾考虑过的也很像。希望大家能告诉我有什么问题。
王军:好吧,现在大家来问问题。我先问一个,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个很大的基金公司的高管,他原来的专业是高等数学,进华尔街做了10年投行,现在做上市基金公司海外投资部经理。他和我说,人需要学4种东西,然后再开始工作。法律是其中一个,金融或者经济算是第二个,第三是管理学,第四是心理学。我问为什么要学心理学呢?他说如果一天损失了一亿美金,我跳楼不跳楼?他说的这些知识储备是做高管用的。他的意思是,如果你能力很强,就应该去做高管。
(对王梦晗说)你有没有这种可能和想法呢?可能回来再给高伟绅做一段时间,但以后有没有这种机会?
我们论坛请过金旭——国泰基金的总经理。她在证监会和国企都干过,现在到基金公司做高管。她是北大的,然后是NYU背景。还读过MBA,但是她和我前面说的那个高管还不完全一样,主要是法律出身。但他们都认为法律很重要。
我通过总结他们的经验觉得,法律是一个上层建筑,是一个知道社会治理结构的东西,经济和金融涉及经济基础,管理学涉及如何管别人,而心理学是管自己的。像你的这种条件和个性,我觉得你很适合做高管,你有没有这个想法?
王梦晗:王老师给我们提了比较高的要求,这四个方面的技能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和高管,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您说的,我也很有体会。我刚进律所的时候,一个资深律师和我说,你既要学着做一个很专业的律师,但也不要太像一个律师。我当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我和一些基金公司的高管和商务人士接触,觉得他们工作的要求比我们更高。律师是提供法律服务,我们也要对商业环境有了解,这样才能提供更符合客户商业目的的法律服务。但是律师总体来说是不需要做任何商业决策的。这个东西有风险吗?我们说有风险,然后分析出来。这就是我们律师要做的事情。但是这个东西最后摆到客户那边去,我们不用再做什么商业决策了,损失的也不会是我们的真金白银。不管以后怎么样,我们只需要把自己作为法律顾问该做的做到了就可以。这个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后来和那位资深律师讨论这个问题,他说不要把自己陷入到一种单纯的特别保守谨慎、纯律师的思维。一个完全没有风险和完全安全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至于什么样的风险能够去承受,什么样的风险不能去承受,在各种法律环境中,不同方式各有优点和缺点,要去做哪个,怎么作决策,我们在做业务的时候,也是不停地在向商业人士和高管学习。现在的一个趋势是,有很多律师,有可能前五六年是律师,之后会转去做高管或投资人。这方面的案例非常多。
王军:我们现在毕业的学生,有不少在国内所做合伙人,其中一些人已经在做投资了,但依然不是在管理社会上的事务,依然是一种商业行为。我觉得我们经贸大学的人相对北大的人来说,可能我们做具体业务的人多,但是转到管理层的人相对较少。对你来说,近期肯定是继续学习,学习回来要工作一段时间,未来有没有可能读个金融或管理什么的,即考虑将来的职业规划。
王梦晗:如果说长期的职业规划,我觉得我读金融的可能性不是非常大。如果再读金融,之后也是转商业或者转投资,还是在广义的金融投资的圈子里。如果真的按我个人的倾向和思考,内心的声音来判断,做了一段时间的律师后,如果再深造也不是法律、金融,我会倾向往社会公共事务转,去一些社会组织或机构。在律所里的这几年能够奠定一个基础,比如工作上的基本功和效率,以及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的工作风格和方式。这一套基础以后不管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比较大的缺陷是典型律师的保守思维。
提问:师姐您好,刚才听完您的讲座,我有两个问题。刚才师姐说到美迈斯的问题,我发现你的专业视角特别多,这是通过你在律所实习中获得的吗?还是本身有这样的东西。我看到一些美迈斯的招聘会,他们涉及的业务就特别专业,没有人能看懂的,是不是平时自己的积累不够?第二个问题,本科毕业后的选择问题,你谈到了出国的选择和就业的选择,有没有考虑过读研究生吗?如果不是本校,有没有考虑过校?
王梦晗: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完全不需要恐慌。如果我告诉你,在我开始做私募股权业务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这个业务具体指什么,你相信吗?事实上就是这样。律所是有很多这种简写的,IPO、PE、M&A、VC、DR等等。我当时拿美迈斯奖学金特等奖的时候还是一个学生,就算你找到刚工作一两年的年轻律师,他们大概也很难非常准确地说清楚各方面业务的详细情况。律师现在是一个高度分工的行业。我主做这方面业务,我对它就特别清楚。比如说我没有做过IPO,一些关于IPO的具体问题我真的是不知道的。做诉讼和非诉,做股权和IPO业务的,真的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我现在想想包括我身边认识的很优秀的同行,也不是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就特别了解律所里的各种东西,这也不是自然的状态。我建议同学们在大三大四的时候,通过奖学金面试或律所实习的经历慢慢了解,完全不迟。这不是大学里需要学的东西,没有必要拔苗助长。
你提到的读研的问题,我个人的情况有很多个人的因素在里面。不再继续读研究生,包括出国,包括在国内,一个直接的考虑是经济问题。那一年工作的市场比较好,我觉得家里还是比较需要有我这么一份收入。在国内读研究生,是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人也会更成熟,有更多的积累,但是在这两年是没有工作的收入的。我当时的考虑更多的在这一方面。这是我个人的情况,具体的问题,每一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情况下考虑,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提问:师姐您好,我在上写作课的时候发现,学术的东西和我原来想的不一样。做学术的时候,王老师会让我们查很多的资料,从最基本的新闻到案例到国际上的条约,结合中国的情况做一些分析。是不是做学术和做律师是很相似的,都是要进行一些整理。听说师姐是做私募的,我想了解一下咱们国家阳光私募的进展情况?
王梦晗:第二个问题太专业了,国内有很多阳光私募这种说法。这个一时半会讲不太清楚。
学术方面我没有太多的接触,我的感觉是,你刚才说了,学术和律所的工作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是本质的区别是,研究一个学术问题,要找世界上各种的学术材料,最后的结论是一个东西应该怎么样,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这个规则应该怎么制定,这个立法空缺应该怎么填补。律师也是要做相关的分析,但是律师的工作,在实践中尤其是商业律师,大部分还是要在现实的环境里帮客户解决问题。如果真的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发现和客户的商业目的有冲突,我们不会从学术的角度论证应该是怎么样的,怎么样是合理的,是先进的。我们有时候会向立法部门做一些立法建议,但大多数的时候是等不了这么长时间的。我们只能分析现有法律是什么样的,实践中实务部门是怎么操作的,有什么方法能最快捷、最高效地达到客户的商业目的。在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通过各种法律技能和对法律实务的理解,把这个东西最后做成。我们想东西的角度和学术是不一样的。
很多高级的资深的律师,在做了很多年的业务后,也会朝学术方向发展。因为已经见到了实践中的问题,所以也喜欢做一些学术的发表,对律师个人的简历也是很重要的,这说明他本人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度。
第二个问题,不确定你指的是不是在中国目前私募股权基金立法的问题。国内目前对于私募股权基金的确还没有一个全国层面的正式法律。你说的阳光私募其实不是一个严谨的法律术语,在实践当中更多的是新闻记者在用,因为这个标题弄出来比较吸引眼球。国内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立法是不完善的。我们很多国际私募客户在国内设私募基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大家还是很想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你有更细的专业问题,我们可以下来再探讨。
提问:您好,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您在讲座刚开始的时候说到工作之后,慢慢有一些遗憾,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想有哪些知识和能力,但是没有时间读这些书。如果您回到大学时代,您想做哪些事情,看哪些书。第二个问题您可以不回答,我感觉到您内外兼修,有点工作狂,有没有考虑过个人问题?
王梦晗:怎么不考虑啊,一直在考虑(笑)。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如果真的回去的话,我想在老师的推荐下多读书。大家有可能一个学期下来,除了教科书之外,并没有读太多的书。老师考试也都还是考自己讲的东西,还是以讲义和教材为主。如果我真的可以回去,我会多花时间去读每堂课老师推荐的比较权威的学术著作。上每一门课时,老师都会推荐一些延伸阅读。但是真的能够很认真的坐下来阅读的同学不是很多,我当时也被很多课外活动分散了精力,总觉得在学校里各方面的事情都要兼顾。这是我现在回头看比较遗憾的一点。
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这里存在一个循环性的情况。如果你没有这方面工作狂一点的性格,你进不去这个律所。第一律所不会选择你,第二你也不会选择这个律所。你进去之后,受工作特点的影响,你会被塑造得更加投入工作。刚进律所实习的时候,是没有黑莓手机的,很想要一个,觉得显得很职业很拉风。但是拿到了之后,真的就摆脱不掉了。我们需要随时开机,随时打电话、收发邮件。律所工作对个人时间的挤占是非常大的,大到在座很多人可能不太能想象到的一个地步。当然也分不同的律所,有些律所、包括有些外所不是很累,有些则比较累。同一个所里有的业务比较累,有的业务没那么累。有的业务是一直一般般累,有的业务是有时候特别累,有的时候比较不累。当然,律所的工作环境跟国企、政府机关是很不一样的。我爸爸常和我说,表面上你的收入是我的多少倍,但是你干的活是我的好几十倍。仅从收入和工作时间的性价比来说,律所工作的性价比并不是那么高。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比如说一个会是从早上9点开到了第二天早上9点,开完之后客户对你说,这个文件下午发给我。你可以回答,我已经一整天没有睡觉了,我要先睡觉,之后发给你。还有一个回答是没有问题。一般都是第二个答案。我的工作是比较累的,因为我的客户都是私募股权基金。客户本身的工作节奏就很快。我们改文件改到后半夜发给他们,他们第二天早上8点就要开会,不会有很多时间可以休息。律所工作的一个主要感觉是,即使未必要求你要全天地工作那么长时间,但是你始终要在一个随时要工作的待命状态。
关于个人问题,大家要不信谣,不传谣,不要相信女律师都嫁不出去,嫁出去也会离婚啊怎么怎么样的。我也承认在律师这个行业,也许单身率是会高那么一点,结婚是会迟那么一点。但是我看到很多的女律师,包括在美迈斯和高伟绅,家庭生活都非常幸福。不像传言那样。有的女律师会特别投入工作,的确会放弃一些东西,这是她个人的选择。说到最后还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这个行业有一个好处,流动性非常大。我离开美迈斯一年之后,再去看美迈斯网站上的律师名单,已经有差不多一半的人不认识了。和一些国企、事业单位、机关比起来,如果你觉得你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不想再这么累了,你可以相对自由地做自己的决定。这个决定完全在你自己。我们自己都很清楚,我们平时加班比较晚的时候也会抱怨辛苦,但大家还是对这份工作有一份认同,还是喜欢这份工作。我现在工作的环境中,同事们人都非常好,性格非常好,大家一起加班很累,但是很开心。你做自己的选择,大家都会支持你,这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最后还是看你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在任何时点想要为自己做决定都是没有问题的。
提问:请问你在工作四年当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是什么?你在遇到的时候,怎样让自己开释?你有没有遇到过信仰危机,作为一个律师,在社会进程当中是什么样的角色?他是怎样影响你的?你将来要进决策机构,你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来理解他。我最近看了《泰坦尼克号》,我原来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看了之后悲观的情绪油然而生。在大的趋势面前,你是无法改变的,你是怎样面对无法改变的无奈?
王梦晗:这位同学考虑的都是好高深的问题。挫折和困惑太多了,你这么一问,我都想不出来最大的是哪个了。每一个在律所工作过几年的人,遇到的挫折都太多了。工作不可能尽善尽美,有时候会被骂得非常惨。有的时候压力非常大,客户还一直在催促你。项目上各方会有各种风格,有时候谈判气氛会不好,有时候你会觉得我只是要做一份工作而已,没有必要这个样子吧。后来其实就想开了。刚开始的时候容易情绪波动比较大,后来不是没有这个事了,而是你习惯了。有朋友和我说,做律师这个行当,心眼不能太小。如果稍微被合伙人说一下,或者在和对方沟通的时候,稍微觉得对方的态度让你不太舒服,我们要告诉自己,大家都只是为了工作而已。在一个商业环境中,大家都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而对方律师是为对方利益服务的。大家总是因为存在一致的利益才会走到一起来。在过程当中各种摩擦和纷争、想象不到的情况都会出现。这个过程会让人更加强大。我们在每个项目中遇到的情况千差万别。而在商业环境中,大家做的事情也是为了工作而已。很多律师在谈判桌上当面吵得很厉害,但是其实个人关系很好,大家都把工作和个人情感分开。
我在美迈斯的时候也负责美迈斯奖学金的运作。在面试的时候,一个合伙人问了一个学生,你之前想做诉讼律师,想匡扶正义,为什么现在要进律所做非诉律师?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个学生就是很平静地说,在中国诉讼律师环境比较艰难,我的英语比较好,在非诉领域会有更大的发展。
有一段时间我自己也觉得,我们是不是只在为客户服务谋利益。我自己在写法学院申请材料的时候,经过了一个思考过程,最后发现我其实还是很有自豪感的。我刚开始在美迈斯工作两年,主要做国内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在这方面国内各方面的法律是非常不健全的。回顾这四年,从08年我开始工作到现在,这一方面是在不停发展的。08年的时候,合伙企业如果投资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要上市,这个合伙企业在中登公司是根本开不了证券帐户的。这在外国投资眼中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事情。国外的私募股权基金全部都是合伙企业制的,他很难想象为什么合伙企业就不能开帐户。而中国的说法是合伙企业没有独立的法人人格,所以不能开。这也是我们不停地在推动的变化。从08年到现在非常重大立法的变革,都是很多的内所律师、外所律师从自己的经验不停地提出和推动的。一些地方上的私募试点政策是经律师提议谈出来的。我们所做的行业还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现在中国大量的成长期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非常难,民营企业拿不到银行贷款,要成长不可能只靠自有资金的积累。我们把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引进去真的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我们的客户进去,公司会获得宝贵的管理和经验。大家可能总会听到某某中国公司被外资基金投资了,退出之后,这个外资基金在多长时间内翻了多少番。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中小企业是税收、是劳动力就业解决的非常重要的一块。做这么一个工作,能够对得起客户,并且能让我感到对这个社会是有贡献的。另外,外国律师事务所特别看重公益活动,每年在公益活动上投入很多资金和时间。
总体来说,我个人在这个机构里工作,从职业角度来看,从社会角度来看,我是有价值的。我是为了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做了一些事情的。个人的力量可能是一滴水,没有那么大,但还是会汇聚到大海里。我也看了《泰坦尼克号》,没有很悲观的感触。只是觉得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在那种大势中,一个浪打下来,个人的应对很重要。我看过05级的毕业生在那一年惨淡的就业市场中,非常好的同学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经历了内心比较纠结比较辛苦的过程。如果这个大势无法扭转,就要靠自己心态的调整。很多东西辛苦地拿下来,可能比顺利地拿下来对你的成长更好。长远来看,只要你还是在一条正路上去努力、去争取,可能中间某一步稍微慢一点,后面还是能够赶得上来。我接触到很多法学院的师弟师妹,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好像觉得每一步都不能走在别人的后面,每一步都不能落后。大三的暑假人家都去实习了,我为什么没有找到很好的实习呢?我是不是毁掉了?我们真的都是普通人,可能再怎么努力就是达不到,可能就是有那么一步走在了别人的后面。但人生非常长远,不是一百米,而是一个马拉松,有一步走在别人后面真的不是什么问题。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王军:我插一个问题,有人说在国内读过书的人再去美国读书就知道怎么选课了,(对王梦晗说)你现在对选课有什么想法?
王梦晗:最近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考试的主办机构对要参加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考试的LLM学生的选课新增了一些限制,要求某一些种类的课程要修满一定的学分。我选课一方面从现实职业方面考虑,选一些和工作有关的商业经济法律。我在写申请材料的时候也说明了我的学习关注点是什么。现在进入美国排名靠前的法学院的中国学生很多的还是做非诉业务的律师。
另外,当我看到资格考试的选课要求的时候,我其实觉得是一件好事。他们硬性地要求我去学一些好像和我的工作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有关于法律基础和法律素养的课程。我的选课就分成这两个部分,一个是职业要求,一个是自己个人想学的东西。具体的课程还没有定下来。
王军:(对王梦晗说)就你的基本功来说,包括英语、翻译、处理一般事务能力的精确性,你觉得自己的能力相对于其他人是不是很强?
王梦晗:我觉得大家都很强。我个人的感觉,在律所这种机构里,每个人都能够实打实地发挥作用。我们的管理层是不会允许一个业务团队里有一个明显的短板的。可能大家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口语比较好,有的写文件特别好,但总体感觉是每个人的业务水平都很高。比如我现在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组,本来人数就不多,合伙人、顾问律师、资深律师、中级律师、初级律师、实习律师总计就是十多个人。一个项目上可能是合伙人、资深律师、初级律师各一个。如果有一个人掉链子,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很喜欢这样的环境,身边的同事都很强,他们身上永远有你可以学习的东西。
实习律师很重要的工作就是Translation Review,这个其实挺难的。中文和英文作为法律语言差别很大。英文句子的语法结构非常紧凑,经常一个句子写上十行。而中文结构很散。有时候如果是一些不是受严格的法律培训的人写出的中文文件,一个句子你都不知道主语在那里。这样的句子在中文里是很正常的。我们一般会和客户沟通,基于文件的特定用途来确认翻译是要更忠于原文、WORD BY WORD,还是按照意译。
王军:你现在的水准和刚毕业的时候相比怎么样?
王梦晗:还是不一样的。刚毕业的时候英语素质是有的,但是不够熟悉法学专业用语。第一次看英语法律文件的时候,觉得哪个字都认识,但是放在一起,句子就看不懂了。但是工作了两到三年之后,这个功底是绝对有的。这是初级律师特别重要的基本功。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个翻译成中文的文件,就能想出英文的原文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个翻译对不对。我们看一个中文翻译文件,不仅要看中文的字眼,还要倒推英文原意。在经历了两三年的磨练之后,双语的能力能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提问:学姐你好,您对公司法务这条道路的看法,因为他是另外一条专业性的道路。
王梦晗:这是很多律师,尤其是女律师若干年以后转向的地方。其实不要觉得公司法务和律师相比更轻松,不完全是这样。有可能从表面上看,工作时间比律师短了很多,能够大概保证晚上不会加班很晚,周末大概不会加班。但在律所里,律师是律所核心的资产和部门,是律所里最重要的、最看重的一块。但公司法务不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和核心业务部门怎么处理关系是比较难把握的事情。公司法务也要求很多律师的基本技能,很多法务是做律师做了很多年已经做到非常资深才去做法务的。如果没有很好的法律技能,转到公司法务之后,因为人会比较少,很难从容地处理各方面问题。很多律师会转法务,有一些法务也会转去做律师。做法务之后再做律师,他在公司法务的经验和人脉也是律所管理层非常看重的。公司法务并不是一个养老的很轻松的地方。
还有一点,公司法务从上升空间和收入来说,和一个专职的律师事务所律师相比会稍微的弱一点,不过工作时间也会短一些。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了。
提问:请问您对诉讼和非诉是怎么看的?我开始想做非诉,但是一些律师和我说,最好一开始做两三年诉讼,这样可以对法律思维和能力有系统的提升。
王梦晗:我也听过这种说法,实践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们有时候说,有些非诉律师写的文件最好别出什么纠纷问题。我遇到过一些纠纷问题,由于准备法律文件的律师没有什么争议解决经验,法律文件在争端发生后被发现有很多不足。像你说的,先做诉讼,再做非诉,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这个提议是不是限定在一个事实基础上,你先做诉讼是做什么诉讼?后做非诉是做什么非诉?
王军:选择不在你。
王梦晗:对。在律所是不是有这样的机会?在律所你先做三年的诉讼,已经是比较有经验的律师了,然后再转做非诉,律所会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具体到我做的业务,这个不是特别现实。我们在做任何业务和法律文件的时候,都会和几方面的同事有非常多的交流。一个是税务律师,我们的架构的税务负担会有多少,还有是争议解决律师,一些不是特别常见的安排,我们都会和他们确认。还有一个是做劳动法的律师,如果这个和劳动法有关,我们会把所有的安排给他们看一遍,会不会有问题。在大的律师事务所里,律师已经高度的细化分工了,有自己主做的业务领域。当然我们律所平时会非常注意,比如我是做私募股权投资的,但是我平时会被经常安排上有关IPO、争议解决、反垄断、银行等方面的培训,会有专业律师告诉你要注意什么东西。我们会努力各方面多懂一些,但是实践中能不能做到前三年、后几年,是很难说的。这个说法其实是要求我们要尽量地把拓宽知识面,在实践中未必能够做到3+3,也未必非要靠3+3的做法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提问:学姐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您认为在您申请哈佛的途中,哪些因素决定了您最后能够被它录取?
王梦晗: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好多个问题。我在申请完、结果没有出来的时候,也在想我能不能上。我觉得我是有机会的,但最后能申请成功,一个因素肯定是运气。在任何有几率的东西上,运气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他的因素呢,国外的知名法学院还是比较注重你在学校的成绩的,工作经验也是一个亮点,可以稍微弥补一下GPA的不足。问题是要让国外法学院ADMISSION OFFICE的教授能够理解你的长处。他们完全是老外,告诉他们我是三好学生,他们不会很清楚。如果申国外的学校,最好有一些他们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的东西。我也了解到学院会经常派学生去参加一些国际上的比赛和项目,能够让国外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很有含金亮的东西。
王军:老外知道美迈斯奖学金?
王梦晗:知道。我在美迈斯负责了三年奖学金的事务工作,接触到了很多拿到这个奖学金的学生。这些学生不管是做学术的,还是做实务的,是能够代表北京五大法学院比较优秀的一个学生群体的。国外法学院会不停地收到拿到这个奖学金的人的申请,时间长的之后会对这个奖学金获奖者的素质有一个评价。我有一个朋友跟我开玩笑说,我们是拿到这个奖学金被录取的,你是发这个奖学金的,录取应该没有问题。并不是说这个奖学金能代表了一个法学学生全部的个人素养,也许只代表了一个方面,而刚好这一个方面在申请美国法学院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获得认可。
如果说到申请哈佛、哥伦比亚、斯坦福这几个学校,一个重点是学业,还有一个是工作经验。在写申请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让法学院的ADMISSION OFFICER感觉到,你工作的这几年验证了你的法律素质,这一点通过你的申请文书体现,通过合伙人的推荐信体现。对于法学院来说,他要保证招过来的学生以后不管是学术也好、社会工作也好、律所也好,是能够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的,这样才能保证法学院声誉的提高和校友网络的建立。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工作的人就更有这方面的证据。有可能都是同样的人,但是你刚毕业的时候,拿不出这样的证据。你没有在律所工作过,是没有合伙人给你写一封有力度的推荐信的。工作了几年之后,可以由受过美国法学教育、有市场地位的合伙人给你写推荐信。
在申请文书方面,大多数的法学院只需要一份PERSONAL STATEMENT。如果大家在网上搜,可能会搜到一些非常天马行空的法学院申请PERSONAL STATEMENT,一般都是以家庭变故、地震、洪水、家庭惨剧、双亲判刑等开始的。我看过之后眼睛都花了,觉得我这么幸福的人没有什么好写的。但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都是美国JD学生的申请文书,不是LLM。在美国JD是法律基础学位的,在学JD之前他们没有受过法学的教育。LLM的申请人作为一个经历过法学教育的人,有法律工作经验的人,要写法学专业的东西。如果你有一些值得提的个人经历当然也要写,但还是应该关注法学。PERSONAL STATEMENT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why law?why lawyer?why this school?而且给你的篇幅不是很大,一般也就是500到700字,不到三页的样子。要在这有限的篇幅里,把这些东西写进去,让他们信服。美国的ADMISSION OFFICER非常有经验,一眼可以看出你写的东西和你个人的经历能不能配得上,如果你写的东西自己看起来都没有共鸣,给别人看也是很难打动别人的。
除了PERSONAL STATEMENT外,一些学校,比如说像哈佛,还会要求写一个750字左右的和法律有关的ESSAY。这就是考查对法律的基础写作能力、阐述法律问题和原则、分析如何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750字也不是很长的篇幅,但有一点,在准备申请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把交给某一个学校的整套申请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各种各样的材料之间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要相互呼应,让别人觉得非常令人信服,让他觉得所有的申请材料都是在从不同的侧面在证明同样的一个人。
其实申请学校真的是非常痛苦的过程,时间非常长。上班回家后还要准备这些材料,和大家一边上学一边考司考是一样的都很辛苦。我很感激律所的前辈,他们一直在提醒我,即使你的硬件条件好,申请材料也一定要用心准备。我的PERSONAL STATEMENT最后改了多少版我是真的不记得了,至少15版了,这就是给哈佛的那一版。要从不同的人获得他们的建议,然后继续考虑怎么改。每年在律所里都会有各方面条件极其优秀的人,就是因为律所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准备材料,最后没有获得他们其实应该获得的更好的结果。美国的ADMISSION OFFICER完全不知道你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他们能够看到的就是这些写在纸上的东西,这就代表你这个人,花多少精力都是值得的。
王军:我最后讲几句,也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关于读不读研的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如果没有很强烈的不读研究生的因素,还是读一读。如果你不读的话,起码损失了两堂课,一个是我的侵权法,我的讲稿里有一个Case是波斯纳写的判决,我讲了两三年以后,慢慢地在批判他了。一开始是文字懂,之后我能够理解他的立场,然后去评价他。
还有一个是合同法,主要是用中文上的,教材是翻译过来的美国案例。我提的问题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正确率一般超不过20%。当然还要看你是不是用功预习了,但主要是思路问题。这就能够看出优秀一些的学生和其他学生的差异。上这种课绝对是对思维的锻炼,一共40多个案例。
这门课的信息量很大。我前两天上课的时候,讲完第三个案例,到第四个案例的时候,同学们大都没有预习,由于还有时间,就进行第四个。你们没有预习,我来给你们介绍案情。
这些课程没有听过怎么办?遇到问题再学,边干边学。其实每个人不同程度地都是遇到问题再学,但是储备好了再学和遇到问题再学是不一样的。对于基础课来说,比如说合同法和侵权法,由于这样的基础课没有上,到时候补课真地是非常困难。
王梦晗:这就是我自己遇到的一个困境,律所里的工作节奏非常快,真的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确很难有时间从一个完整系统的角度学习某一领域的东西。
王军:在这些课上,没有简单的问题,多数情况下其实是法律逻辑问题。有的案例,我是讲到第三年才弄懂了这个法官是错的。开始我觉得其中有漏洞,但说不准确,其实是被美国的法官误导了。美国合同法(现在叫“比较合同法”)是1995年开始上的,一直上到现在。就像下棋一样,下过多少盘基本上就决定了水平有多高,熟能生巧。
先读研还有一个好处,年龄稍微大一点,考虑问题会更加周全。法律是社会科学的知识,需要年龄稍微大一点,还需要实习的机会。在研究生的这两年中你处在迅速成长的过程中。你们在本科三年级和四年也会去实习,但那个时候还非常不成熟。
第二个问题,有的同学问,学术研究和律师业务是不是基本一样?刚才你们的王梦晗师姐已经说过了,我想就这个问题发挥一下,即学术研究和做律师业务的不同。
今天的律师业务和当初已经不一样了,越来越复杂了,比如说涉及到资本市场的问题,相当复杂了。现在到了我这个年龄再去学这些新业务尤其会感到压力。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总体而言,律师业务相对于法学学术研究工作,还是比较简单的。比如说,我在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当仲裁员,原来接很多的案子。现在我接得少了,一是太忙,另一个原因是没有太多可学的了,比如说货物买卖,最简单的就是卖家不交货,因为市场价上涨了。尽管在这类案件中计算损害赔偿金是有很多窍门的,但是总体上比较简单。还有一类案件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纠纷,也比较简单。在律所做文件也有一定的复杂性,但主要是基本功,不需要你有太多的创造力。
但是做学术就不一样。去年我们院的老师集体出版了《WTO争端解决年度报告》的第一卷,我参与了其中一个叫做“巴西陆地棉案”的写作。最近国家工信部找几个参与该报告书写的老师咨询关于稀有原材料出口的事情。通过研究陆地棉案,我清楚地知道,巴西赢了这个案件,但是在执行阶段,通过和解仅获得了非常有限的赔偿。美国人对法律规则玩得好,会和你周旋,谈来谈去,利用诉讼的各种技巧,巴西只拿到一亿多美金,而原来主张的报复金额是25亿美元。
我们把这些研究结果告诉国家主管部门,让他们知道,在WTO,即使案件打输了,我们依然有很大的周旋余地。不用害怕输案子。这样的研究才是有挑战性的。学术研究让人振奋的地方在于,你在给国家出谋划策。你们有没有想到,做完这样的研究就能够给国家工信部提供咨询了。
不过,这仅仅是我这么多年来研究的一个方面。就侵权法来说,我大量地参加了国家立法活动,是全国人大法工委聘请的核心层专家。这同样是充满挑战的。
我希望大家有所作为,更鼓励大家进入管理层,鼓励大家能够当老师,做影响大局,影响全社会的事情。律师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是你们唯一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我们经贸大人在将来职业规划的问题上应该能够跳出来,把眼界放得更宽一点,想得更高一点。一个人要经受各种挑战。
刚才我提到,有人说要读完4个学位再工作,那个人的意思是,假如你有条件,包括身体条件和年龄、学费、申请到奖学金的可能性,再多读一个学位,再多学一门外语。下一步就可能进联合国工作。进国际性的组织工作,需要三门语言,除了中文、英文,还要会一种语言。
今天已经到了“90后”的时代,我要说这样一句话,其实有很多机会可能已经在你们手边丢失了。因为你们是独生子女,你们不能够忍受加班,不能够认真做好那种费力气的事情。比如,现在上我的写作课,是很麻烦的。我要布置作业,下课之后你们要去图书馆,文章的第一稿被否定了,还要再改。其实从那里学到的是最多的,好多东西是你自己挣来的。但如果你觉得太麻烦了,就避开了这类课程,去选好拿学分的。如此下去,在你前面原来有十个机会,在你看来都很麻烦,都需要花成本。你认为利用了其中五个就够了,但是你第一个放弃了,第二个放弃了,直到剩下最后三个的时候,才意识到开始抓了,那时可能已经晚了。
现在我们法学院重新设计了课程,已经有5门全英文课程。我们同时要求保研生至少要上其中的4门。如果你绕开这个课去拿高学分,是保不了研的。你想成为保研生,就别想避开这门课。全英文课肯定是花时间的,但如果你避开了,你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贸大学生,不是货真价实的。
我要说的是,要面对挑战,要承受压力。避重就轻,最终损失的是你自己。上我的写作课,你去查资料意味着你会利用一些专业的法律网站,你就会检索资料了。在申请外国的大学的时候,你如果用英文发表过一篇文章,老外就能够了解你的基本能力。你获得过许多三好学生之类的奖励,外国的大学是看不懂的,但是你用英文发表过一篇文章,不是简单介绍中国新出台法规的那种,而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用西方人认可的方式撰写,很多机会就来了。这些都很重要,都是用时间积累出来的。
刚才提问题的一个男生正在参加我的写作课。我要特别表扬他,我请大家给他鼓掌。我要求大家合力去翻译一篇很长的文章,是联合国的一个机构发表的。他居然在网上找到了这篇文章的中译文。他很勤奋,去查了。懒惰的人遇到困难向后退一步;勤奋的人向前走一步,老板就赏识你了,机会也就属于你了。
有同学问,要不要多选一些课,以便积累知识?问题是学什么?我的意见是,要学习基本功。宪法就是学基本功,有人逃离这个课,说这个没有用,其实这是基本功。为什么美国的律师很容易进入社会的上层呢?其实当学生读美国宪法的时候,读到的东西反映的正是美国最上层的人在政治斗争中最关心的东西。你读了那些东西,就知道那个阶层的人在干什么。以微软公司被判决解体的案件为例,那个案子很可惜,到上诉的时候被和解掉了,如果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你就会看到9名大法官分别发表的观点,其中许多是哲学上的观点。你多看一些宪法的案例,看到了9个大法官思考问题的方式,你就知道什么是“低头拉车”,什么是“抬头看路”,那真的是帮助你抬头看路。你就知道在你头上那些人天天在想什么和做什么。那些东西好像不是很实用,但反过来说非常有用。我的回答是,要做知识储备。储备什么呢?是基本功,包括语言,包括二外,包括金融知识。(对王梦晗)你原来学过一点金融吧?
王梦晗:学过,最后在工作的时候很有用,金融财会方面的。
王军:方法也是基本功,说到底你要学方法。不是说积累很多的知识以备将来用,你是积累不过来的。非常重要的是像金融方面的某些基础性的课程。我们法学院现在搞了一个实验,在“法律(法学)”的课程中,砍掉六门法律课,增加六门金融课。是我们花了好多时间挑选的,找了好多专家提建议。我们的严老师是学金融的,她起了很大作用。我们最终选定了6门课,是不是都要学?至少学了财务报表分析,看财务报表就不会害怕。
那些东西关系到你的视野。你和金融界的人一接触,就会发现他们的思维是另外一套。如果你没有学过,相关的英文词汇你也掌握不了,因为这些词汇之后的制度不知道。你光学法律,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人家在谈话的时候,一会儿你能说话,一会儿你根本不能说话。如果你学过金融,法律的和金融的词汇都能够进到你的脑子里,你的视野范围就太不一样了。人家谈法律你能够插话,谈资本市场你也能插话。所以,如果你们在座的有精力、有条件,读完法律再去读一个管理,读一个金融。读完金融不是去做会计师,也不是做资产评估师,而是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结合起来,这个时候你就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那个时候你会超越很多的人。
最后让我们再次鼓掌感谢王梦晗的精彩演讲。
来源:国际经济法网 时间:201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