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党和人民认可的,应该是怎样的公仆?
分享到:
近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授予朱琴等397名同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授予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管理委员会等198个集体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人民满意,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想要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并不容易。细数这次的表彰对象, 他们无一不是付出了真心、耐心。省直第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王利斌,走遍每一家农户,摸实情、定计划,把玉米秸秆加工成养牛的饲料,把牛粪和废弃的木耳菌棒加工成有机肥还田,走上绿色农业之路的老百姓,心也跟着亮堂起来,腰包也鼓起来;福州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潘东升,多次到基层调研,他发现当地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在他的主持下,仅一年时间,全市的信号灯变得“智能”,当地80%以上路口实现了绿波通行,真正让科学技术惠及民生;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副院长杨君,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维权一线,接待群众来访三万余人次,受理简易调解三千余件,窗口立案近六千件。
虽然职责各有区分,岗位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做到了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把人民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词。


“人民公仆”,是党对所有公务人员的基本要求。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就要求每一名公务人员都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身边,要面对和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困难,和人民同甘共苦,紧紧相依。 什么样的人民公仆是人民所真正需要的?什么样的人民公仆又是最受百姓爱戴?历史早就给了我们答案。


20世纪60年代,兰考县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全县36万人,灾民就有19万余人。面对如此大的困难,他并未退缩 ,风雨交加的时候,他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水察看洪水流势;漫天飞雪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还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998年洪灾时,他挨户走访受灾群众;2001年,他筹集资金600万修建拿诸公路,为村民解决出行难题;2003年龙山大火时,他一手拿柴刀、一手拿手电,冲进火场救人;在往后的十几年里,他一心为发展谋出路,让数万名贫困人口摘掉帽子。他就是人民的“樵夫” 廖俊波。
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村返乡之路,担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为此,她把自己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村里人,说着方言、算着细账。百坭村村民居住分散,她翻山越岭,用近两个月时间遍访全村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待每一个帮扶对象,她都事无巨细,还时常自掏腰包补贴他们。 她是“大山的女儿”黄文秀。


焦裕禄、廖俊波、黄文秀是无数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优秀干部代表,正是因为他们的务实、辛勤付出,被人民铭记在了心里。


然而在现实中,不难看到少数公务员丢失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有的只知道往“上”看,基层的事情两眼一抹黑;有的张嘴闭嘴谈问题、提要求,遇事情就推诿扯皮;有的工作“摸鱼”,涉及到晋升,就四处走关系……对于这些“公仆”,人民是不会对他们有任何敬意的。
彭德怀常常告诫干部:“我们革命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时时刻刻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不论公务员的职位高低,手里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认不清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就偏离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的价值追求。人民公仆,就要做人民的“贴心人”,而不是把“公务员”当成追求功名利禄的“敲门砖”,给人民群众开“空头支票”。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去听听那些眼含热泪的百姓们在赞美谁、思念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身为人民公仆,“人民”在先,要真正地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为人民做实事。遇到问题,敢于亮剑;遇到困难,勇于挺身而出,不断增强为民担当的本领,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当前,正是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也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困难和挑战。越是这种时候,让“人民满意”越应该是我们各种工作的追求和标准。“人民就是江山”,当更多的公务员在每个领域都践行这个标准时,当人民因我们的努力而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时,我们就一定能守住人民的心,守住这壮丽的红色江山!
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不断擦亮为民底色,接续实干!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