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当代大学生心理安全标准
1,智力正常,关键是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
2,情绪健康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3,意志健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水平;
4,人格完整,积极稳定的个性倾向,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和谐而统一;
5,自我评价正确,自我认识接近现实
6,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交往,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有知心朋友;
7,适应能力强,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思想行动符合社会要求,不逃避现实。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
2、学习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
4、恋爱问题
5、性格与情绪问题
6、求职与择业问题
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
(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
(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
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4,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
5,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