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
校园安全工作提示 【2024年第十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校园安全工作提示

【2024年第十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反诈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师生的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校园防线,现将公安部发布的十类高发电诈类型和防范提示如下:

一、刷单返利类诈骗

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已逐步演化成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主要诈骗类型,成为虚假投资理财、贷款等其他复合型诈骗,以及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等其他违法犯罪的主要引流方式,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

防诈提示:切勿被蝇头小利所迷惑,让你先垫付资金的刷单行为都是诈骗。

二、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此类案件中,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

防诈提示: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凡是声称只赚不赔的项目一律是诈骗。

三、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制作一些仿冒、虚假的贷款APP,以低息、高额度、易下款、不看征信等噱头,通过电话、短信、广告推广,吸引受害者前往贷款。装模作样地让受害者提交申请资料后,平台很快会给受害者额度。受害者提现时,会被要求交会员费、保证金、刷流水等。骗子还会在后台更改受害者提交的银行卡号,说银行卡填写错误导致账户冻结,需要交解冻费等等。

防诈提示:任何声称“无抵押、放贷快、低利率”的网络平台都有风险,有需求要去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四、冒充电商物流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售卖的商品因违规被下架,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需要缴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屏幕共享或要求下载指定App等方式,指导受害人转账汇款。

防诈提示:正规商家退货退款无需支付费用,切勿点击陌生链接,切勿随意填写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更不要根据对方指示开启屏幕共享。

五、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随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同时,要求受害人到宾馆等封闭空间,在阻断与外界联系的条件下“配合”其工作,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防诈提示: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进行办案,也没有“安全账户”,要求转账就是诈骗!

六、虚假征信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京东金融、支付宝、微粒贷等网贷平台客服,谎称受害者以前办理过校园贷需注销、根据国家政策调低网贷利率等,否则会影响征信和子女就学,假称清空额度,诱骗受害者在各大网贷平台贷款转到银监会的“对接账户”。

防诈提示:凡是声称需消除“校园贷”记录,升级学生账户,否则会影响征信,要求转账或刷流水的,都是诈骗。

七、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朋友圈发布虚假广告,以低价、货源充足、海外代购等吸引受害者前来购买,骗取受害者的定金和货款后不发货、拉黑,或者以次充好。

防诈提示:购物、购买服务要选正规平台,代购等私下交易方式风险大!

八、冒充熟人、领导类诈骗

诈骗分子伪造领导、熟人的微信、QQ等社交账号,以缴费、借钱、过账等理由,诱骗受害人转账付款。

防诈提示:科技越来越进步,现在诈骗分子甚至会利用AI换脸和声纹处理技术模仿领导、熟人和受害人视频聊天。如果网上遇到领导、熟人谈及钱财的事情,一定要打电话、见面进行多方核实。

九、网游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网络游戏中物色诈骗对象,假称要高价购买受害者的游戏账号、装备等,诱骗受害者到其制作的虚假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在虚假平台上“交易”完后,受害者提现时会发生银行卡号填错被冻结需交解冻费、账户信用不够需交保证金或者刷流水等情况。受害者为了提现,被骗多次向诈骗分子的银行卡转账。    

防诈提示:买卖游戏账号、装备要选择正规官方渠道,不要轻信陌生网友。

十、婚恋交友类诈骗

诈骗分子伪造“高富帅”“白富美”等社交网络账号,与受害者进行网恋,以生日、节日、生病、资金周转等各种理由向受害者要钱、借钱。或者以掌握平台漏洞为名,引诱受害者到虚假平台“赚钱”,榨干受害者的存款和贷款,叫做“杀猪盘”。

防诈提示:以恋爱、交友之名让你转账的多是诈骗,擦亮眼睛不轻信!


拒绝“两卡”犯罪,杜绝成为工具人

“两卡”逐渐成为诈骗分子实施诈骗、转移赃款的重要工具。指手机卡(包含三大运营商的电话卡、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物联网卡)和银行卡(包含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

“两卡”犯罪套路:

套路一:帮助他人发送不明短信或链接,拨打不明电话或提供、出借手机卡给他人使用的行为,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套路二:以贷款、办理信用卡的名义向贷款方或他人提供手机卡、金融账户(包括个人银行账户和对公银行账户)刷流水或帮他人转账取现,涉嫌违法犯罪。

套路三:在线下可以购买鲜花、手机、黄金等物品的店铺,让老板提供银行卡号,进行大额买卖的,要提高警惕谨防帮助犯罪分子“洗钱”。




                                                                                                                                                                                                                                                             安全保卫处

                                                                                    2024年7月4日


地址:河南省新郑市人民路东168号,联系电话:(0371)62601110

Sias.edu.cn 版权所有.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提供技术支持

Baidu
sogou